自2023年11月换届以来,在校委的坚强领导下,第八届工会(妇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聚焦服务学校中心大局,以党建为统领,以能力作风提升为契机,以“一引领三提升”品牌建设为牵引,拉高标杆、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努力打造“忠诚工会、有为工会、暖心工会”,推动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示范党校贡献工会力量。
一、夯实思想根基,凝聚政治向心力
深化理论铸魂。坚持定期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工会(妇委会)委员会会议及文体兴趣小组长会议,举办工会(妇委会)干部培训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提升工会(妇委会)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为推动工会(妇委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与组织基础。锻造忠诚底色。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为我校新校区奠基的政治荣光,精心组织开展“浙江党校初心日”系列活动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庆祖国华诞”迎国庆升国旗仪式,举办“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主题书法笔会,持续推动“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同时,邀请离退休老领导、老专家及主体班学员,围绕坚守党校初心,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悟、话初心,激励引导教职工坚守党校初心、立足岗位建功。建强宣传阵地。及时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及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等重大活动宣传,强化党校年度人物、创新项目等先进典型宣传力度,近两年制作主题宣传展板27期、主题灯箱4期。持续提升工会(妇委会)对外工作显示度,相关工作经验与做法被《学习时报》《中国妇女报》《浙江工人日报》《潮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近两年校内外媒体累计刊发报道80余篇。制定并实施《红色学府·思源奋进宣讲队实施方案(试行)》,通过队伍优化、宣讲培训、试讲演练等,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关宣讲。近两年,开展宣讲460余批次,受众2万余人次。
二、围绕中心大局,凝聚奋进新活力
服务中心工作。积极开展“金蓝领奖”申报工作,助力我校与省总工会联合开展浙江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培育竞赛、浙江省党校系统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大赛,打造一批在全省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精品专题课、案例课、主题微课。积极助力教职工数字化能力提升,创新构建“技能微课堂”,持续开展短视频制作、人工智能应用工具实操讲座等培训。3名工会(妇委会)干部参加巡视工作综合协调组,1名工会(妇委会)干部负责党风党纪教育馆参观预约和宣讲统筹。争创标杆示范。制定“一引领三提升”品牌建设工作方案,全面提升教职工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生活健康建设水平,相关做法形成工会创新工作案例,经省直机关工会、省总工会比选,已推荐至全国总工会。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先后两次赴我校职工之家、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等开展实地调研,听取我校工会工作主要做法与探索创新的汇报,对我校工会工作的做法给予肯定。助力财务处成功创建“浙江省巾帼文明岗”,实现我校此项荣誉零的突破。深化协同联动。校工会与江山市委宣传部签订“党建+文旅”协议,推动疗养研学、理论宣讲、文化交流,深化校地资源联动,持续放大省级文化特派员优势。与杭州市委宣传部、西泠印社联合主办“金石书画廉洁文化主题展”,与市县党校共同举办“家庭家教家风书画作品展”。妇委会创新“党校+党媒”合作模式,联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持续举办“红色学府・巾帼讲坛”,开展马列经典与优秀诗词品读活动,讲好“八八战略”在浙江的实践伟力。同时,建立工会小组长参与食堂询价采购机制,发挥工会的协同监督作用。
三、厚植暖心服务,凝聚组织亲和力
持续开展关心关爱。坚持常态化走访慰问住院职工,及时传递组织温暖。换届以来,校工会累计开展生育、结婚、住院、退休慰问、困难职工大病补助119人次,办理大病救助医疗保险821人次。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充分彰显工会作为教职工“娘家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增强教职工归属感与幸福感。精心组织疗休养。切实满足广大教职工多层次、多元化的疗休养需求,创新开设周末疗休养,设立周末疗休养基地6个。积极提升常规疗休养满意度,组织教职工赴省外开展疗养与研学融合活动。2024年全校参加疗休养人数突破80%,创历史新高。2025年截至6月底,已有210余名教职工报名参加疗养研学活动,疗休养累计覆盖教职工570余人次。构建健康保障体系。联合省红十字会,高标准打造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并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全覆盖,截至6月底,已培训主体班学员、教职工和后勤服务团队583人次。在办公楼、教学楼、学员宿舍、文体活动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血压血氧检测仪、体脂体重等基本健康检测设备,实现两个校区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全覆盖。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举办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讲解与技能培训,1名教职工获得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基地讲解员资质和红十字救护师证书。开展“健康服务月”系列活动,组织口腔保健、体检报告解读等现场健康服务。联合干部教育研究处持续开设“心理悦健康”系列讲座,提升教职工健康意识与心理调适能力。
四、深化文化浸润,弘扬精神感召力
开展主题研学。紧扣“循迹溯源学思想 感恩奋进促担当”主题主线,精心组织开展“巾帼奋进新征程”“生态之约·文化之旅”等主题研学活动共11批次,覆盖教职工330余人次。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重点领域开展实地调研,助力教职工深入一线感受“千万工程”带来的精彩蝶变,推动研学成果转化为教学科研实效。文体活动激活力。积极组建书法、足球等13个文体活动兴趣小组,截至6月底,已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20余批次,参与教职工1300余人次。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巾帼共美”植物手作主题沙龙、书香分享会等特色活动10余场。我校教职工在全国妇联组织的“巾帼心向党·我和祖国共奋进”巾帼大宣讲全国展演活动中荣获“优秀宣讲员”称号;在由省田径协会和省体育局主办的田径公开赛跳远比赛中以平50岁组全国纪录的成绩夺冠;在省妇联“浙女性·她有爱”巾帼志愿服务主题宣讲比赛荣获三等奖。同时,全力组织学校篮球队、羽毛球队、网球队、游泳队和乒乓球队等9支队伍参加省直机关运动会,进一步彰显红色学府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文化阵地再升级。持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开设“线上学堂·福利驿站”平台,采用“线上学+线下走”,结合“网上阅题+健身活动”等形式,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校内重要规章制度的学习贯彻。积极承办省直机关“八八战略”主题摄影诗词书法作品巡展,举办“历代清廉人物史话展”“字里行间·廉刻时光”等廉洁文化主题展,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红色学府研学路”建设,涵盖校史馆、研究生教育展馆及“校园红色八景”等现场教学资源。同时,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品牌,重点推进省级模范职工书屋创建,统筹开展省直机关青年联谊、西点制作学堂等多元文化活动,着力构建以阅读促成长、以文化育素养的红色学府精神共富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