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主体班次教学研究
以学学相长赋能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实践
发布日期: 2025-05-06 15:09:53 来源: 浙江省委党校干部教育研究处 作者: 陈皓圆

在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党校肩负着干部培养的关键使命,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摇篮。浙江省委党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足自身特色,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调动学员主体性、强化问题导向、营造平等氛围、注重成果转化,实现了党校学员“被动听讲”到“主动输出”、从“理论灌输”到“聚焦实践”的转变,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调动学员主体性,使学员“被动听讲”到“主动输出”

以单向灌输为主教育培训,学员处于“被动听讲”的角色,难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浙江省委党校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注重调动学员的主体性,让学员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输出”,实现从“听众”到“主体”的转变。一是创新教学形式,搭建学员展示平台通过搭建“红色学府·学员讲堂”“理论星火微课堂”等平台,鼓励学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理论学习收获、实践创新经验等主题进行分享。例如,中青二班一支部的学员罗孙一鸣在理论星火微课堂上,结合自己在杭州淳安县创办老年食堂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如何通过小切口解决养老、助老大问题的实践经验。他的分享不仅让其他学员深受启发,还为后续的讨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是强化学员“讲”的能力,实现以讲促学党校注重培养学员的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通过“课后15分钟微课堂”等形式,引导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炼主题、讲清观点、讲透道理。例如,学员围绕“如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如何推进双碳目标下的绿色低碳发展”等热点问题展开研讨,既提升了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帮助他们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营造互动氛围,激发学习内生动力党校通过组织学员论坛、小组讨论、结构化研讨等活动,引导学员在互动中分享观点、碰撞思想,营造更加开放和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两带来”问题交流活动中,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来,与专家教授、同行学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学员的主体意识,还使他们在思想碰撞中激发了学习的内生动力。

二、强化问题导向“理论灌输”到“聚焦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育培训的根本要求。浙江省委党校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教育培训更加贴近实际、回应关切、解决问题一是深化“两带来”制度,实现学以致用党校优化学员“两带来”制度,将学员带来的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希望党校教师予以解答的思想理论问题收集梳理后,交由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解答。例如,在乡村振兴主题教学中,学员围绕“秸秆焚烧系统治理”“县城承载能力提升”等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又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二是深入基层调研,推动学用结合党校组织学员开展蹲点式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基层一线、厂矿车间察实情、观实效,通过专题调研、撰写报告等形式,帮助学员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员围绕如何为基层松绑减负展开深入调研,提出的精简表格报送、优化考核机制等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这些调研成果不仅为党校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也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推动学中干、干中学,实现知行合一党校将培训课堂拓展到工作一线,将一线实践融入培训课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例如,在学中干、干中学能力培训赋能模式中,党校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工作复盘等方法,让学员在仿真情境中学习如何处理问题、化解矛盾、防范风险,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营造平等氛围“职务层级”到“思想碰撞”

党校教育培训的对象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领域,职务层级差异较大。浙江省委党校通过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破除职务层级差异,鼓励学员之间积极进行思想碰撞、取长补短,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一是推动跨校学习,拓宽互学互鉴渠道党校在主体班次中探索跨校学习方法,加强不同班次学员互讲互学。例如,本校中青一班与安徽省委党校中青一班开展跨省域“双向交流”活动,围绕科技创新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既促进了两地学员的经验共享,又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汇智聚力。二是营造开放交流环境,促进思想交融党校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会、学员调研成果交流会等活动,为学员搭建了增进了解、展示风采和相互启迪的良好平台。例如,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专题研讨会上,各县(市、区)委书记聚焦实际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既增强了学员之间的思想碰撞,又形成了许多具有实践价值的成果。三是突出学员多样性,实现优势互补党校充分利用学员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特点,通过结构化研讨、分组交流等形式,让不同背景的学员在思想碰撞中取长补短。例如,法检“两长”研讨组围绕“如何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展开深入探讨,既体现了专业领域的深度,又展现了跨领域交流的广度。

四、注重成果转化“理论学习”到“实践反哺”

学学相长的最终目的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浙江省委党校通过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引导学员将学习成果提炼为可操作的方案或建议,反哺工作实际。一是推动调研成果转化,服务决策需求党校通过组织学员开展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交流调研成果等形式,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报告。2024年,学员们报送调研、咨政报告40篇,同比增长14%,获省领导批示29件次,其中主要领导批示8件次。例如,在大力推进中药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擦亮“浙产中药”品牌方面,进修一班二组的学员们先后赴金华市、义乌市、磐安县等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浙江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并就进一步推进浙江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加强中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二是鼓励学员撰写理论文章,传播学习成果党校鼓励学员将理论学习的新收获与本职工作的深度思考结合起来,在“三报一刊”、《浙江日报》《今日浙江》等报刊撰写发表理论宣传文章2024年先后发表理论宣传文章315篇例如,进修一班的学员在《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龙港市通过以人为本、城乡融合、产业支撑等举措,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样本,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章,引发了同行的热烈讨论。不仅帮助党员干部廓清思想迷雾,也营造了向上向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建立跟踪反馈机制,提升教学实效党校通过建立学员立足本职岗位担当作为效果跟踪机制,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党校通过收集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育培训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新时代新征程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浙江省委党校以学学相长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之路。未来,党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干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