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主体班次教学研究
奋力打造充满韵味的党校文化空间
发布日期: 2025-04-15 09:58:01 来源: 浙江省委党校《干部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 作者: 杨蔚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浙江省委党校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党校初心、坚持守正创新,以红色基因为鲜明底色,以人文关怀为显著特色,以“红色学府·悦读荟”为重要抓手,精心打造蕴含“信仰味”“本地味”“时代味”的党校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开创“为党育才”的“第三文化空间”。

一、打造蕴含“信仰味”的党校文化空间

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打造文化空间要始终注重把提升领导干部理论素养、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必修课,确保党员干部始终有坚定信念的“主心骨”、正向航行的“指南针”、砥砺奋进的“动力源”。一是溯源文化感悟信仰伟力。追寻总书记的足迹,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奠基的浙江省委党校新校园的日子——2005年12月28日设为“浙江党校初心日”,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展“三代党校人话初心”、红色文献展、“思源奋进”书画摄影作品展等系列活动,从源头活水学习文化思想魅力,感悟创新思想伟力。二是经典文化增强政治定力。专题举办“读经典、学原著、悟原理”经典文献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学党史 知党情 听党话——跟党一起去奋斗》现场教学,围绕“践行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举办阅读推广、文化展览、朗诵分享等系列活动,推动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让文化经典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三是红色文化激发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调研时曾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围绕重要节点和重大活动为主题主线,举办“不忘初心——红色典藏展”“诵读红色家书 赓续红色根脉”朗诵分享会、“喜迎二十大”书画展等各类红色文化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渲染红色校园氛围。四是廉洁文化锤炼自律能力。深入实施全面从严治党能力培训教学提升工程,深化“1+2+X”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思想认识、制度保障、生态涵养、以案说纪等“X”系列课程的完善更新,省市县共研发全面从严治党课程735门。创新运用案例式、体验式、现场式等互动教学方式,设置“党性分析教育周”,更新党风党纪教育馆、党性教育主题教室展陈,开展沉浸式教学提高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二、打造蕴含“本地味”的党校文化空间

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打造党校文化空间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弘扬浙江精神,不断践行“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当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代言人。一是积极探寻浙江历史文化价值。从良渚文化伊始历经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且不断发展壮大的根基,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浙江文化,是引领和推动浙江发展的最深层次原因。先后组织学员赴良渚博物院、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临安博物馆等实地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深入挖掘浙江的文化底蕴,探寻浙江文化的当代价值。二是大力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标识。持续推出宋韵流芳”系列主题讲座,先后邀请省社科院陈野副院长、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吴铮强教授等解读宋韵文化,围绕概念内涵、精神实质、形态特征和当代价值,阐明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邀请省博物馆、省方志办、省农林大学专家开展良渚文明、绍兴越文化、龙泉青瓷文化等主题讲座,让地方特色文化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三是不断推广非遗IP文化宣介。围绕茶叶、丝绸、造纸、京剧、诗词、渔民画等非遗,组织开展“悦+读”“悦+展”“悦+寻”“悦+行”等“悦+X”系列活动,先后邀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王旭烽“望江南——中国茶文化符号意义”讲座,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与丝路之绸”展,邀请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汪帆作《寻纸——中国传统手工纸解析》读书沙龙,举办“走进国粹——京剧欣赏”公益讲堂,沉浸式“走读”我国首座大型非遗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感受非遗魅力,传承匠心精神。四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文化驱动。“八八战略”是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离不开对浙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离不开对“八八战略理论与实践的持续研究。成立浙江省“八八战略”评估研究中心、牵头成立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智库联盟,组织策划系列课程体系、全省系统理论研讨会、典型案例进党校,持续推出《“八八战略”百法百例》《变革浙江:“八八战略”引领“两个先行”》等系列成果,深入探究其在浙江萌发的思想脉络和实践轨迹。

三、打造蕴含“时代味”的党校文化空间

浙江作为数字化改革先行省,打造党校文化空间,要始终坚持在传承中谋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多措并举探索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积极搭建人才集聚新高地和文化交流大客厅,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时代氛围。一是创新平台增强文化体验。打造“指尖图书馆”,通过引进智能借还书柜,实现微信端全天候、一站式访问最新的文献资源和动态讯息,当好智慧阅读管家,打造读者移动学习的“充电站”、信息沟通的“交换站”、培养阅读习惯的“服务站”。引进朗读亭,依托朗读平台,学员和教职工可在手机端“诵读红色家书、传唱革命歌曲”,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提升文化参与度和体验感。二是开放合作推进文化共享。深入探索系统内外的资源共享和深度融合,联合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举办“建党百年百件艺术品展”,与浙江省文物局合作举办“红船从‘浙’里起航”文物展,深入基层,与温州洞头区政府联合举办“渔跃百岛 蘸海作画——洞头渔民画展”,与结对帮扶乡镇合办“诗满情满金满坑——天台诗路艺术作品展”,与中国知网杭州分公司结成党建共建联盟,推动系统资源、文化活动等共建共享,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大客厅。三是讲好故事扩大文化传播。全方位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用好之江院士论坛、“三百”宣讲团、“共富善治”大讲堂、学员论坛、悦读荟等宣讲平台,依托“浙里好课”“重要窗口微党课”“红色学府8090青年观察”等栏目,通过红色学府公众号、马字号等融媒体多方位、立体化传播,扩大社会辐射面,打响名牌,着力加强浙江党校特色文化空间矩阵宣传宣讲品牌建设。四是服务中心打造文化智库。深入推进“以教学为中心,教研咨宣育一体化”改革,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两个结合”等重点问题,策划“循迹溯源学思想”等文化专题系列研究,服务前沿领域的教学科研,与校青促会、创新团队等合作举办文献计量、数据分析等学术沙龙,为老师的学术课题、科研项目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务处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