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党校要宣传党的主张,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党校姓党的基本内涵,明确指出了党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要求,是党校更好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强化主责意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可不为
新时代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是党校的政治要求,更是党校事业发展的职责使命。《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规定“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阐释宣传的重要阵地,作为红色学府、政治学校、政治机关,党校是党的学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办,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为党的事业培养造就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本质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党校和意识形态工作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姓党”是党校与生俱来的基因,是贯穿党校发展史的一条红线,是党校永远的标识。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党校在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角色定位和使命担当,承担着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等重要职责,肩负着凝心铸魂、固本培元的重要使命。必须增强主责意识,强化使命感与紧迫感,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发挥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姓“党”这个关键,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高举党的旗帜;以传递正能量、管得住、用得好为准的,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校主业主责紧密结合,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等党校工作诸方面全过程,发挥意识形态教育引领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切实增强党校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努力当好“积极宣讲者”“坚定维护者”和“可靠排头兵”,以实际行动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在高度自信与主动作为中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阵地管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应有所为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党校不是世外桃源,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会在党校汇聚。党校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如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如何,在全党全社会影响极大。打铁必须自身硬。党校要强化阵地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敢于亮剑、敢于斗争,严守意识形态思想防线,管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
(一)领导带头履职尽责。领导班子要严格履行“ 一岗双责”,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定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定期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最新情况,带头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形势,掌握教学科研领域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和当前的社会思潮,摸准教职工和学员思想动态,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制定应对措施,做好风险防控。充分发挥经常性思想教育固本强基作用,疏解堵点深度开展谈心谈话,把握节点开展“政治家访”,有针对性引导化解重要人事变动、重大工作任务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消解“噪音”、排除“杂音”。
(二)机制保障落实落细。严抓意识形态管理制度落实,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监督检查范围,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考核、民主(组织)生活会和党组织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意识形态主动引导机制,在校(院)出台重大举措和重大政策时,或出现涉及本单位有关社会热点问题时,积极做好政策解读和正面引导,及时发声、化解风险。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究报告机制、意识形态会商研判机制、意识形态情况通报机制、意识形态管控处置机制,经常性开展舆情收集监测分析和舆情风险事前评估,妥善做好应对处置。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审定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案审查制度、跟班听课制度、教学质量督导制度、课堂教学政治纪律一票否决及课程质量评估反馈制度、外出讲课报备制度、科研项目审核制度以及学员管理制度、学员讲(论)坛制度等,严防理论宣讲、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出现定位偏差、诋毁党的领导、妄议大政方针、歪曲英雄人物、自造概念、传播小道消息、政治术语使用不当等意识形态盲区误区。要时刻绷紧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加强教职工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让意识形态安全观念入脑入心。
(三)贯穿办学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要贯穿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从严治教”,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要求,课堂教学实行政治纪律一票否决评议制,经常性做好政治纪律提醒;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邀请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干部为主体班学员宣讲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政策,明确中心任务,弘扬正能量。坚持“从严治学”,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学术探讨无禁区、党校讲坛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教育引导学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抵制不良言论和错误观点;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学习型班级,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把党校建成锻造理想信念、弘扬核心价值、滋养文明风尚的红色沃土。
(四)建设一支“不一般”的教师队伍。党校要抓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不一般”的党校教师队伍。党校教师要牢记党校的政治属性、政治定位,把党校姓党融入灵魂、血脉,在讲政治上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始终旗帜鲜明地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做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充分展现讲政治的表率作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正确处理言论自由与政治纪律、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的关系,找准思潮舆情中的工作难点,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讲课全过程,自觉维护“党校人”的良好形象,勇于抵制、批评、纠正社会上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为把党校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地作出应有贡献。
三、坚守党校初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可见,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鲜明政治性,本质上是从思想上引导人、影响人的工作。党校要坚守党校初心,精准把握党校职责使命,讲好“主业课”,做好“大学问”,关键是用好理论宣讲之“绣口”,抓牢理论研究之“妙笔”,勤练调查研究之“内功”,铸就政治忠诚之“定力”,确保党校在教学培训、科研咨政上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传播党的声音,弘扬主旋律。
(一)凝心铸魂为党育才。把握“主基调”,坚持“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政治要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落实基本培训各项要求,制定基本培训方案,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体系、教材体系,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做优做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彰显党校意识形态功能的价值导向和实践要求,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一是做强理论教育,引导学员掌握“看家本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要求,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紧密围绕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要聚焦主业主课,把理论武装放在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首位,及时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课堂、进头脑,持续完善推进原著精读、理论辅导、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比重不低于理论课程总课时的50%。坚持党的理论教育主课地位不动摇,主课内容不减量,主授力量不减弱,旗帜鲜明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员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努力提高首都领导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新时代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信心。
二是做优党性教育,助力学员修炼共产党人“心学”。增设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批驳、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专题课程,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宣讲党的性质、党的精神、党的传统、党的作风、党的纪律,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抓好“五史”教育,帮助学员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同时,还要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性分析,引导广大的党员干部把党规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对照党章党规自查自警自省。
三是统筹专项能力培训。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建设系列课程设计与开发,聚焦政治能力提升,探索以提高学员思想引领力、政治领导力、队伍凝聚力、社会影响力、话语传播力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能力培训,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是加强课堂意识形态管理。严格审核把关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党性原则,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课”,理直气壮地向学员传播、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引导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绝不允许在课堂上散布和传播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
(二)经世致用为党献策。握紧“笔杆子”,从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阐释、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履职尽责,持续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彰显党校“为党献策”的独特价值,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强大的理论储备、学理支撑、哲理素养。
一是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不断推出有深度、有分量、有价值、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在引领社会思潮、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作出党校应有贡献。
二是坚持破立并举。加强对世情国情社情党情分析研判和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在舆论引导和凝聚共识上积极作为。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党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加强对科研课题政治方向的引导,建立健全科研课题的意识形态监管机制。全校教职工出版、发表的文章、著作等始终坚持政策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坚持党校报刊姓党原则,严格期刊审稿专家背景、专业把关,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发声,在思想交锋中敢于亮剑,主动引领社会思潮,积极占领思想阵地,坚决维护党中央的绝对权威。
三是坚持实效导向。提高政治敏锐性,注重将意识形态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聚焦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对策性研究,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和重要参考意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党校贡献。
(作者李占军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一分校教务部主任,疏琼芳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一分校教务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