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主体班次教学研究
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发布日期: 2024-08-28 14:42:13 来源: 浙江省委党校《干部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 作者: 肖小华

结合时代要求,从实际出发,讲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深刻认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有利于党员干部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历史文化渊源。学习培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观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为邦本”“安民富民乐民思想结合起来,提炼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结合起来,提炼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唯物辩证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思想结合起来,提炼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等等。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可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党员干部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与历史文化渊源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有利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本领。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铸就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宝贵的精神谱系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重视以德修身,又注重为政以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教化艺术、道德规范是新时代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振兴中华、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风尚,天下兴亡、善作善为的担当意识,等等,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始终是党员干部崇德修身、坚定理想信念、勇担社会责任、保持清廉之风、提升精神境界的营养沃土。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教训,也是党员干部开阔胸襟、提升能力的重要沃土。如借鉴历史上吏治的得失做好新时代的选人用人工作,借鉴历史上的乡贤治理加强改善基层治理工作,等等。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有利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自觉扛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自强的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的作用,讲清楚传承、弘扬、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党员干部从文化的角度回溯过去、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利于他们了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涵养人文修养;有利于他们增强争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践行者、发展者的自觉性。

(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学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作出论述。2013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202210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要更深入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2023年第二次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及同时印发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再次强调: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开展政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强化政德教育。此外,2017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9年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也都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强调。

(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有利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突破办学格局,提升办学实力。深入挖掘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当地及周边地区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人物、文化成就、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不仅突破办学格局、优化教学布局、拓展教学线路,而且还利于培训机构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延长办学时间,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形成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如把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悬挂于学员学习、生活之处,组织学员课余诵读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有利于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

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研究能力较弱。首先,由于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没有量化标准和具体要求,如对开哪方面的课、开多少课、怎么开课没有明确要求,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不仅设置较少,而且在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由于编制有限,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不仅缺乏相应的专业师资力量,而且在师资培训和人才引进方面也存在滞后现象。一些地市以下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没有设立相关的学科,平时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主要依赖外请师资。再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导致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科研能力较弱,对培训机构周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挖掘不够,不能打造有特色的品牌课程,不能构建较为健全的课程体系,甚至一些急需的课程也不能开发。

(二)内容联系现实不紧密。干部教育培训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为主的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不是简单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国学或历史知识补课,而是要让他们从中汲取思想精华,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促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食古不化、作茧自缚,而是要变成内心的源泉动力,做到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但由于理念不清等原因所致,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培训,与现实和党员干部实际结合不紧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还有差距,出现知识理论讲的多、价值引导讲的少,历史经验讲的多、现实启迪讲的少,纸上谈兵多、现场体验感悟少等问题,授课内容对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帮助不大。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个别外请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也容易导致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三)教学效果有待提升。首先,在内容上,有些教师的课程不仅联系现实不紧密,而且深入浅出不够,授课内容有时晦涩难懂,没有很好地处理学术语言与教学语言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形式上,大多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以专题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的,不仅教学形式相对单一,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培训对象的参与度不够,教学的鲜活性、吸引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着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一)立足时代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重要场合讲话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传统故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提供了典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双创上下功夫。首先要在创造性转化上下功夫。即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一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话语系统改造,正确处理转换政治性语言、学术性语言、教学语言三者关系,用通俗的、简易的、大众化语言代替深奥难懂的学术语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圣贤还原成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人物和故事,使之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党员干部,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既承接传统、又照应现代,着力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年代久远带来的隔阂问题。二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呈现方式进行改造。要根据现代人们的学习特点、阅读方式,坚持做好传统教学培训外,还要以视频、图像、动漫、VR等现代技术手段加以呈现,充分利用好人们的碎片时间,使之方便听、方便看、方便学。其次要在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即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使之转化为当今干部教育培训的鲜活内容。如,忠诚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具有忠君的封建伦理色彩,而新时代的忠诚强调是政治忠诚,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组织的信赖,对国家、人民、事业的热爱。

(二)深挖资源禀赋,不断完善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但干部教育培训的学制则相对偏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开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培训,又要开展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就大部分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而言,这是难做到的,也是不现实的。因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对当地独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整合、优化、挖掘、开发,形成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包括专题课、现场课、体验课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课程),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干部教育资源,帮助党员干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资源,提升党员干部文化素质,推动当地的文化资源再开发和保护。

(三)从教学对象实际出发,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是为了帮助党员干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是为了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执政能力。但这些教学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具体到不同的班次和党员干部,其目标各有侧重。如针对一般的党政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班,要通过开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性修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治国理政智慧等系列课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坚定四个自信;针对少数民族班次,要通过开设相关民族历史文化类课程,讲中华文化的连续性、统一性、包容性,从文化的角度强化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因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深入教学调研,了解党员干部培训需求,围绕培训主题,坚持从教学对象实际出发,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着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四)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着力增强教学的鲜活性、新颖性和实效性。方式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形式、策略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与过去相比,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富有吸引力、新颖性和鲜活性。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必须遵循自身规律。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即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实际出发,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契合党员干部认知特点的方式方法,如针对年轻党员干部,可以组织党员干部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而针对年纪偏大的党员干部则可组织研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心得体会。其次要牢固树立以效果为导向的理念。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一切创新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如果不能提升教学效果,一切创新都是没有价值的形式服务于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应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为依据,综合权衡,而不能重形而不重神,陷入形式主义泥潭。再次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如综合运用专题、现场、模拟、情景、表演、经典诵读、经典品读等多种教学形式,促进情、理、史、悟的统一,着力提升教学的鲜活性、新颖性和实效性。

 

作者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