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述
中共桐乡市委党校工程位于桐乡市梧桐街道文丰路 456 号,占地 61.5 亩,总建筑面积 4.55 万平方米,地上 6 层(建筑面积约 3.31 万平方米),地下 1 层(建筑面积约 1.24 万平方米)。
二、设计理念
突破传统绿建设计标准的局限,深度结合场地特性与建筑功能需求,大胆引入前沿的节能理念和先进设备,矢志打造一个集低碳环保、绿色生态于一体的高品质宜人生态空间。同时,充分融合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与海绵城市功能元素,全力塑造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绿色建筑节能低碳典范。从整体布局来看,党校采用了别具一格的前庭后园设计,南半区的报告厅、教学楼与行政楼共同构成了充满活力与知识氛围的“前庭”,而北半区相对静谧的餐饮、住宿及健身休闲区则形成了舒适宜人的“后园”,前后园相互呼应,功能分区明确,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前庭”效果图
“后园”效果图
三、工作亮点与创新举措
(一)高效机电设备应用
1. 选用高效节能型水泵、风机电动机,并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精准匹配能源消耗与实际需求,有效降低能耗。
2. 空调系统采用变冷媒流量多联式空调(VRF)系统,系统分区域设置,可采用就地数字控制系统监控,根据使用要求独立启停,自动化程度高,在部分空调区域使用的情况下可有效避免能耗浪费。报告厅、餐厅、会议室等人员密度较高、流量集中且随时间变化较大的空间设置有 CO2浓度检测装置,根据需求联动控制空调系统新风量大小,节约风机能耗。地下停车库设置有CO浓度监测点,通风系统可根据CO参数的变化启停控制,节约风机能耗。
3. 照明系统采用分区、分组、分散、集中以及手动与自动相结合的智能控制设计,在关键场所如走道、门厅、会议室及住宿楼走廊等,根据不同时段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照明亮度,避免能源浪费,照明能耗降低12%。
(二)智能化运维体系搭建
1. 建设能源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对教学楼、行政楼等区域中央空调与新风系统的集中、精准控制和日程化管理,具备系统锁定功能,确保能源合理、安全使用。通过该平台,我们将空调系统能耗降低了10%。
2. 对水表、电表进行智能化控制,能够随时查询各类用水用电统计分析报表,精确计量消防、生活及辅助用水,利用夜间小流量查询功能及时发现并管控区域漏损情况,使校园用水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用电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
能源智能监管平台
(三)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创新性地安装厨余垃圾微生物有机垃圾处理系统,将厨余垃圾转化为绿化专用肥料,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目前,校园内厨余垃圾转化率达到90%,产生的肥料用于校园绿化,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厨余垃圾微生物有机垃圾处理系统
(四)光导技术提升室内采光与节能效果
在地下空间(地下车库车道)设置导光管,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有效改善室内采光环境,减少人工照明使用频率。以地下车库为例,采用导光管后,白天人工照明使用时长缩短了10小时,节能效果显著,同时为师生创造了更加自然、舒适的活动空间。
导光管散光漫射器
导光管采光罩
(五)低影响开发与水资源优化管理
1. 广场硬铺装采用可渗透材料,促进雨水下渗,减少雨水管网水量,降低城市内涝风险。经测算,校园内雨水管网在暴雨期间的排水压力减轻了30%,有效缓解了周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2. 对室内雨水与污水系统进行科学分流设计,污废水室内分流、室外合流,室外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确保校园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清洁卫生,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100%。
(六)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
1. 宿舍区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为师生提供高效、节能的热水供应服务,与传统热水供应方式相比,能耗降低了75%。
2. 校园内建设两套雨水收集池,总容积 190 立方米,与校园绿化浇灌用水、景观水池形成循环补水系统,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雨水利用率提高到30%,大大减少了校园自来水使用量。
2023 年在餐厅、教学楼、报告厅、行政楼等屋面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光伏板面积 1944 平方米,装机容量 392.4KWP,并成功与国网并网单独计量。自 2024 年 3 月并网发电至 12 月,累计发电 37.4 万度,预计全年发电 45 万度,可抵消碳排量 55.3 吨当量标准煤,不仅为校园提供了清洁能源,还产生了显著的碳减排效益。
屋面光伏板实景
光伏并网计量屏
四、工作成果与社会效益
1. 荣誉成果:凭借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卓越表现,党校荣获多项荣誉,包括 2020 年度嘉兴市绿色工地、2022 年度浙江省节水型单位、2022 年度浙江省党校系统绿色学校(三星)、2023 年度浙江省公共机构绿色食堂、2023 年度浙江省“零碳”公共机构、2023 年度浙江省“钱江杯”工程以及 2024 年度浙江省党校系统“零碳”党校(三星)等,这些荣誉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2. 教学与宣传成效:2024 年,党校深入开展双碳教学与宣传工作,开发了一系列节能低碳、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专项课程,设立“零碳”建设现场教学点,举办“零碳”建设与技术路径及成果展览活动。通过这些举措,让学员们亲身感受绿色低碳发展的魅力与实践成果,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节能降碳理念的熏陶,激发了参与绿色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绿色发展意识的人才,将绿色种子播撒到更广泛的领域。
五、经验总结与展望
回顾党校绿色低碳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创新理念、先进技术应用以及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未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零碳校园”建设,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优化能源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与其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成果,共同推动绿色低碳事业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