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大事,关键在人。今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对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进行系统部署,鲜明宣示“大人才观”。党校后勤是党校各项工作运转的重要保障,后勤干部人才队伍是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几年来,党校后勤部门聚焦“党校姓党”、围绕中心大局,探索构建社会化服务背景下管理干部、技能人才、一线员工“三支队伍”相兼顾、同促进工作体系,奋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敢担当、强业务、善作为的党校后勤队伍,为党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政治引领,筑牢“党校姓党”的思想体系。
《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坚持党校姓党,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党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党校后勤“三支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聚焦思政“首要任务”,做好“人的工作”。
强化党建统领工作,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围绕党校“主业主课”构建理论教育矩阵,坚持“常规教育”和“自选主题”、“教授讲”和“骨干说”、“自主学”和“联建学”相结合,创新开展“后勤大讲堂”、“工匠精神大课堂”等学习形式,发挥党校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优势。
丰富后勤文化属性,立足后勤工作实际,打造从严治校的管理文化、追求需求导向的服务文化、培育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打磨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共创积极进取的工作文化。2022年浙江省委党校后勤部门被评为“全省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
拓宽路径,打造“引育结合”的育才体系。
党校后勤“三支队伍”建设要“引育结合”,重在“育”上。
在岗位上锻炼成才。鼓励后勤工作者建功立业,通过抓标准、树典型,打造“五个过硬”的管理者干部队伍品牌、“五个能”的专家型技能人才品牌、“五个有”的劳模型劳动者队伍品牌。把后勤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强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党校后勤工作实际的人才“分层培养”体系。
在学习中历练成才。分部门、分专业讲好三堂课,讲好“理论课”,提升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讲好“法制课”,强化法纪观念,提升纪律意识,增强依法办事能力。讲好“专业课”,练强本领、增强素质,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鼓励干部员工参加学历提升、职业技能提升考试。
用“发展力”吸引人才。针对党校后勤队伍年龄偏大、专业度不高等问题,配合人事部门招聘引入高学历专业人才、多经验潜力人才等。
创新理念,打造“高效管用”的管理体系。
人才队伍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配置。党校后勤“三支队伍”建设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向人力资源配置要发展质效,深入挖掘人才红利,形成有党校特色的后勤管理体系。
变革管理机制,奖惩分明“管”才。充分发挥“竞赛”机制作用,每年举办一期“技能比赛”,通过比着学、赛着上、争着干,不断激发后勤队伍的昂扬斗志。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省党校系统后勤管理研讨会,统筹好全省党校后勤发展,形成“一地创新、全省学习”“一家先进、全省共进”“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力求人岗适配,突破常规“用”才。党校后勤人员基数大、工种多、身份杂,坚持正确用才、爱才导向,突破在编和非编等身份壁垒,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制定《管理骨干选拔任用实施办法》,对于管理型干部,重点负责监管、统筹等工作,对于专业技能人才,重点负责后勤实操等工作,对于一线服务人员,重点负责一线服务等工作,在几种不同身份、不同岗位之间,根据匹配性、绩效度实行轮岗晋升。
通过后勤干部人才滚动式、递进式培养,浙江省委党校餐厅还被评为“2022年度顾客满意的全国营养健康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