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阳
作者: 浙江省委党校

张红阳.png


张红阳,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加拿大女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公共危机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MPA导师。专注于公共治理改革与创新、基层治理与乡村发展等方向的研究。在《南京社会科学》《中国青年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课题10余项。主讲《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等专题。多次获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理论研讨会、优秀决策咨询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咨政成果获省市级领导批示。

主要代表性成果: 

(一)学术论文(独作及一作)

[1]《主体脱嵌及其超越:乡村治理空心化的生成机制与化解路径》,《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24年第9期;

[2]《脸面驱动的农民城镇化——脸面观视角下农村青年的城镇化动力及策略》,《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24年第7期;

[3]《家乡社会学的争论焦点与田野价值——基于农村研究的视角》,《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202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

[4]《治理异化:农村发展内卷困境的一个解释框架》,《云南社会科学》(CSSCI),2022年第2期;

[5]《农村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与张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2年第3期;

[6]《微场域理论视角下“野球”的特性、桎梏与发展路径》,《体育学刊》(CSSCI),2022年第4期;

[7]《村级政治的派性逻辑与投机型经纪》,《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1年第5期;

[8]《国家与农村关系的演变与新型危机》,《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0年第3期;

[9]《乡村“治权弱化”背景下农民的非正规行动——基于华北D村坟基地交易情况的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8年第3期;

[10]《“权力悬浮”背景下乡村治理无效性的根源——基于华北D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史的分析》,《学习与实践》(CSSCI),2017年第3期;

[11]《有效治理的双重实践逻辑——浙江T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分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CSSCI),2020年第1期;

[12]《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核心实践逻辑》,《农业经济》(中文核心),2022年第12期。


(二)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1]《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及政策调整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24年;

[2]《乡村振兴背景下治理低效的生成逻辑与破解路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1年;

[3]《亚社会理论视角下乡村治理低效的社会根源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2年;

[4]《乡村振兴中治理低效生成的实践逻辑》,省部级项目,2020年。


(三)获奖成果

[1]《中心工作何以成功——浙江T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分析》,获浙江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一等奖,2018年;

[2]《基层治理中社会动员的技术支撑——基于浙江T市“三改一拆”行动的分析》,获浙江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一等奖,2017年;

[3]《再集体化:近郊村庄城镇化的应对策略——基于台州市星村的调查与分析》获浙江省党校系统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一等奖,2014年;

[4]《权力悬浮背景下乡村治理无效性的根源》,获江苏省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一等奖,2017年;

[5]《改革开放四十年台州模式与和合文化关系的历史考察和理论逻辑》,被评为浙江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联合举办,2018年;

[6]《“供给式悬浮”视野下乡村治理低效的实质——基于“项目进村”乱象的分析》,获浙江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党校建校70周年”理论研讨会二等奖,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