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咨政是党校、行政学院(以下简称“校院”)发挥职能作用的三大核心工作,是立校之本、立院之基。为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工作的统领作用,优化统筹资源配置,激发办学整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校院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高水平建设红色学府、示范党校(行政学院),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示要求、全国行政学院院长会议精神。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为导向,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的内在规律,牢固树立教研咨一体化思维,聚力融合发展,形成有利于教研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多出精品的有效机制和平台载体,为创建全国省级示范党校、行政学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聚焦中心。教研咨一体化旨在推动工作重点聚焦于主业主课,聚焦于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聚焦于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围绕中心工作中把教学、科研、咨政统一起来。
(二)统筹协调。教研咨一体化旨在促进组织协调,推动在部门之间开展协同合作,在部门之内做好统筹协作,个人在学科定位基础上理顺工作内在关联,落实“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进决策”的要求,引导教师和学员在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三)激发活力。教研咨一体化旨在激发学校教学、科研、咨政的活力。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奖励、职称评审等制度,推动学校工作。通过建立教研咨一体化平台和创新团队,促进多出人才、多出成果。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教研咨一体化调查研究机制
坚持重大课题调研制度。每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重大课题调研,落实“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的要求,为省委决策服务、为理论宣传服务、为教学培训服务,形成一批教科咨一体化的成果。
坚持暑期调研常态化。各教研部牵头,认真组织教研人员,结合校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实际,就影响浙江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教学案例、调研报告、研究论文、咨政成果,切实取得实际效果。
建好用好综合教研基地。充分利用教研综合基地、现场教学基地、战略合作单位和学员资源优势,通过组织教研人员实践锻炼、进修访学、跟班学习等途径,明确具体任务要求,发掘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教学、科研和咨政课题,提供给职能部门,以此作为教学专题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以及科研项目选题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教研咨一体化项目立项机制
统筹教学科研立项项目,鼓励成果相互转化。教学科研管理部门要定期、联合发布推出一体化研究项目选题和指南,要体现学校主导方向,引导团队协作和集体攻关,依托创新团队这种组织形式。
在立项上互为条件。科研立项上要注重选题能否转化为教学专题,教学招标项目要注重学术含量,体现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在结项上双重要求。凡是学校资助、配套的科研项目,原则上研究工作完成时都必须拿出相应的教学专题设计或决策咨政报告,以此作为科研成果鉴定、验收的必备条件。在奖励上高看一眼。评奖评优更加侧重“一体化”的成果,将科研成果是否转为教学内容或决策咨询以及理论宣传作为校级科研成果评奖,及推荐申报上级党校、行政学院科研成果奖的重要依据;将是否具备较高前期研究成果、学术理论含量作为评价精品课程的重要指标。
(三)加强教研咨一体化信息沟通机制
部门会商协调工作。相关部门,特别是教学、科研、学员管理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工作协商,就制定教学计划、开发核心课程、开展省情研究、组织学员调研等工作进行协调。共同就人才引进培养、教学专题、省情研究课题、咨政研究选题、学员培训需求等进行沟通协调,协商确定各部门工作任务和责权利关系。
相互通报或参会沟通信息。人事、教学、科研管理部门要相互通报有关信息,使人事管理部门掌握教研人员的教学科研情况,科研管理部门把握教学需求,教学管理部门了解科研项目研究的最新成果。校院分管领导召开的教学、科研重要会议,应邀请教研咨一体化共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交叉列席,以便及时研究涉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问题。
(四)探索教研咨一体化考核激励机制
完善综合考评体系,改进工作评价办法。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基本评价作用和事业人员岗位聘期考核的刚性评价作用。提高教学的首位度,推进教学科研咨政成果互通互认,坚持职称分类评审制度,探索岗位分类聘任制度,形成教研咨一体化评价导向。
改进现行教学科研咨政工作量认定核算的方法。探索区分教研人员产出的教学科研咨政成果业绩和组织参与调研、下班、研讨、出题、阅卷、评审、点评、参会、论文指导、集体备课等工作业绩不同的登记办法。以教学科研业绩点总量衡量教研人员综合贡献度,并作为年终考核、聘期考核、评奖评优、岗级评定、职称晋升等的主要依据,推动教研人员按照教研咨一体化的要求发挥潜力,多出精品成果。
动员全校力量参与教研咨一体化工作的积极性。制订相关制度,鼓励行政管理和教辅人员参与教学、科研、咨政工作,按实际参与情况和成果给予相应激励。
(五)强化教研咨一体化学员参与机制
做好学员需求调研。学员调研必须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视学员带来的问题、案例和学员问卷的分析,摸清学员情况,管理部门和教研部要深入了解学员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炼出共性问题,作为教研咨一体化课题立项,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和咨政报告。
探索“学员+”工作模式。学员是教研咨一体化的重要结合点,要加强学员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干部教育研究处等部门的工作协调,发挥好学员智慧与教师指导双重优势,搭建好主题调研、学员论坛、学员(专家)座谈会、红色学府网等学员参与科研和咨政工作的平台。
畅通成果转化和报送渠道。运用好教学互动研讨、学员参与课题、教师参与学员调研等途径。做好学员调研报告向咨政报告转化,学习思考文章向理论宣传转化,学员论坛向舆论发声转化等工作。要善于借力学员资源畅通报送渠道,提高成果报送的针对性,确保成果送得快、领导看得早、决策用得上。
完善学员奖励制度。修订《学员双百分考核办法》,制定出台《学员参加科研和决策研究奖励办法》,把学员参与科研情况和成果列入学习考核的内容,学员参与科研咨政成果与教研人员享受同等奖励,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组织落实
学科建设是促进校院高水平教学、科研、咨政的基石。要推进学科建设基础工程,优化学科布局,构建具有与干部教育相适应的红色学府学科体系。要适应校院的性质定位和实际需要,体现校院特色,建立学科发展机制。要做强做优重点优势学科和学科方向、核心研究领域,培育一批优秀教研咨一体化创新团队。要制订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学科考核评估和经费使用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
职能部门要承担教研咨一体化谋划协调职责。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聚力教研咨一体化融合发展,修订完善各项制度,融通政策。建立经费保障制度,通过修订完善现有涉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经费管理办法,为推行教研咨一体化工作提供经费保证。
教研部门要承担教研咨一体化主体责任。研究梳理有利于推进教研咨一体化的学科布局、主攻方向。加强教研部团队建设,研究可行性方案和运行管理机制。制订部门推进教研咨一体化主要职责和目标任务。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2017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