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一流研究生教育的标准,以“党建人才培养计划”为抓手,在坚持国民教育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整合党校特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党校研究生教育的办学优势,主动对接需求,提升党校研究生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形成与高校错位竞争、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和政治性、学术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培养特色。
一、加强思想引领,构筑理论教育课程体系
发挥党校这块特殊阵地的“思想看齐”作用,开全开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学好用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精心研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6+X”课程体系。用好我校《“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成就与深化发展》等中组部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好教材,全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课程,构筑起涵盖精品思政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程、党建实务专题课程等在内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2021年完成省立项建设优秀研究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和《八八战略》两门线上教学视频课程的制作与平台上线。
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中心内容,扎实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引导研究生追根溯源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读书学习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运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真正学好用好。
二、强化主体作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创新研究生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在专项科研团队中实行研究生党员挂帅机制。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规范开展研究生党支部三会一课、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党日和团日活动。创办“党建研学会”,师生共建,研学并举,丰富学生党建学习形式和内容。严格规范学生党员发展流程,坚持个别吸收原则,通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监督和管理,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强化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生各类组织和社团活动中。构建校机关党委领导下的研究生团学组织模式,以团委为核心、研究生会为主体组织,以融媒体中心、对外合作交流中心等学生社团为骨干力量,形成扁平化工作格局。定期出版《青岩》等学生杂志,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弘扬党建正能量。精心打造学生党建文化建设示范窗,设置“党建引领”、“学海探索”、“活力青研”、“学子风采”等主题板块全面展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强化特色优势,拓宽素质培养途径渠道
借助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优势,建立“淳安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四明山浙东革命根据地”等多个党性教育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建立多媒体实训室、党政领导干部论坛、红色学府大讲堂、现场教学基地的共享机制,以干部教育资源助推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建党精神和时代精神。创办研究生“蔚来大讲堂”,定期邀请在校主体班次领导干部、先进人物、专家学者讲述创新知识、分享实践经历、提供就业指导,提振政治意识、学术精神、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舞台结合起来。
深入开展研究生党性教育立德铸魂工程。先后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音乐学院等院校联合开展“行走的党史课”“山水间的党史课”等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出党校声音。组织学生赴温州平阳省一大、湖州德清开展党性教育和省情调研活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响应省委“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号召,成立“红色学府青研说”理论学习宣传团,以微课形式让党的理论政策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强化党学融合,促进专业能力有效提升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高低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学生培养质量上。通过强党建树导向促学习,依托省重点创新团队“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研究团队”、浙江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数字治理研究中心、地方治理创新研究所等,探索团队、平台、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进一步健全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加强教、学、管、考各个教学环节和要素管理,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程序规范、效能显著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以党校数字化建设为契机,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组织完成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并印制实施,突出提升研究生党性修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思路。制定出台《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与鼓励广大教师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严从实加强论文全流程管理和全要素监控,探索建立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公开、第三方评审、学期课程论文抽检等制度,优化完善硕士研究生专项课题申报评审制度。筑实研究生科研基础,进一步明确文献综述、学年论文、学位论文的三位一体考核要求。
五、强化大党建意识,完善严实全好工作格局
加强研究生部、教研部、导师三级网络的大党建培养体系,形成共同推动党建特色培养合力。研究生部以申报学校年度创新项目为载体,负责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指导、协调以及具体事实和落实。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意识,深入实施“红色基因工程”,组织实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党校姓党”等专题培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导师资格和招生资格年度审核、教师教学质量年度考核、职称(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等工作的依据和党员先进性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坚持专业导师和实践导师“1+1”双导师制度,聘请各级领导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实施一对一带教指导,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通过努力,党校研究生培养取得了新的成效。2021年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发表于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重点刊物学术论文8篇,参与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全国党校重点调研课题等10项。2021年并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奖等荣誉奖项。MPA专硕获得2021年第五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工作专业(MSW)硕士生也在全国社工微电影大赛中获得四等奖。
党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的广泛认可,生源质量和就业质效稳步提升。录取考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31.3%,相比以往提高了7%。2021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2.6%,就职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占比55%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直接从事各单位的党建党务工作,不少企事业单位直接慕名而来要求推荐优质毕业生。
(本文为申报第三届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课题成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