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红色学府8090青年观察
发布日期: 2022-12-02 18:13:52 作者: 浙江省委党校

编者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系统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近期,省委党校紧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主要内容,组织中青班学员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结合工作实际深刻领悟伟大思想的精髓要义。《红色学府8090青年观察》栏目推出部分学员的学习思考,帮助大家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和反映了2020年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其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题,启发了对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也深化了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更高站位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进入新发展阶段,“双碳”工作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内而言,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迫切需要;对外而言,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必须主动做好谋篇布局,有序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城市。

以战略定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从本质要求看,要有“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韧劲。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在实干和创新中谋发展、创示范,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奋进姿态,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争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从发展现实看,要有“问题导向、破难攻坚”的勇气。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各地同样存在着绿色发展水平不够高、污染防治攻坚成效不够凸显等问题。必须强化斗争精神,从问题出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不断夯实生态绿色基底。

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必须统筹谋划、合力推进。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一体推进。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必须加快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坚持污染防治攻坚一体推进。统筹水、气、废治理,一并发力、齐头并进,高标准开展全域“污水零直排区”“清新空气示范区”和“无废城市”创建。坚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一体推进。在制度层面,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生态治理体系,强化督导考核,压紧压实责任。在执行层面,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应用场景。

责任编辑:易龙飞 李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