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利民
块状经济对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曾作出重要贡献,但块状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逐渐累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不断加深,与速度型、数量型相匹配的块状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以特色小镇的新理念、新模式对传统块状经济进行改造、提升是一种理想的转型方向和路径,因此,省委、省政府从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出发作出了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的重大决策。但是,几年实践下来,一批新兴产业的特色小镇脱颖而出,而带动传统产业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特色小镇成效不及预期。本课题通过深入调研,认为以特色小镇改造提升块状经济需要强化四大创新安排。
1、制度创新
一是创建“块状经济型特色小镇试点区”。这是鉴于块状经济的共性特点,其革新、转型、提升的路径及效应具有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样本价值,建议省级或市级层面创建“块状经济型特色小镇试点区”,作为全省块状特色经济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中的浙江制造示范县市示范点,给予其可优先实施和先行突破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安排。
二是探索块状经济内企业组织方式变革的路径。一种路径是推动组建以股权多元化为纽带、以资产并购重组为抓手、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公司为目标、以流程再造为方法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推进变革中给予政策的系列支持,以调动企业参与变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提振对企业组织形态优化的预期。另一种路径是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发展成“头部型”企业,专注于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将生产制造环节剥离外包,以技术、品牌、市场优势整合产业链,在企业周边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形成“众星捧月”的企业分布结构。
三是给予一些沿街企业以退二进三的政策支持。采取以空间溢价权换股权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组织形态优化变革,同时也给沿街空间以布局时尚为主题的新型服务业的机会。
四是提升块状经济内企业的安全标准、环保标准。通过提升生产标准,推动土地、用能、信贷等生产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把好的资源给好的企业,实现资源高效率配置。
五是创新企业家培育制度。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线上线下并驾齐驱”的培训路径,进行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综合培训,从观念上改变企业家的思维定式,推进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提升,引导民营企业创新运作管理理念、方式,建立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治理规范、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产业创新
一是做强做精产业。以技术为支撑,着重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以质量为抓手,推进产品革新,增强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以配套为依托,增强产业链的配套能力。
二是拓展营销渠道。在现阶段,块状经济内多数企业以生产加工为主,并充当知名品牌的半成品加工厂。应拓宽国内外市场营销渠道,建立国际、国内双营销渠道,并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互联网+”应用与推广,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推动营销方式的转型升级。
三是加快产品提升。技改项目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再生动力,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服务主体要做好相关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发展空间、项目融资等问题。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并通过技改实现从工艺升级→功能升级→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等环节的升级,不断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推进品牌培育。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鼓励企业做好自主品牌建设工作,引导企业构建自主品牌。
3、科技创新
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应以产学研合作网络培育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为核心,以科研院校、企业、中介机构等创新体系建设为载体,深化、拓展与提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大院院校的合作机制、合作范围、合作层次,借助高校的教育、科研、人才优势,推进创新项目研发,加大科研成果转化。
二是注重人才团队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跨学科知识、跨行业经验和广阔视野的创新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大力引进设计、研发人员,引进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高级技能人才。
三是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提高研发经费支出,提升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积极运用创新券这一工具,加大对创新成果的支持。 加快“两化融合”、“腾笼换鸟”、“机器换人”,加速智能制造,加速数字化建设进程。
4、空间创新
一是实行块状经济所在区域存量空间与增量空间相互织补的有机更新方式。对存量空间可采取功能置换、易地置换、景观设计、交通梳理、拆除、修缮等方法,在存量空间中更多融入乡愁怀旧文化元素。对增量空间更多融入创新文化元素。建造具有人文关怀、用地集约、适合步行的居住环境,推进新型产域融合进程。
二是建设产业集聚平台,优化龙头、配套及加工的空间位置集聚。建设服务集聚平台,优化信息、物流、商贸、研发、检测的空间位置集聚。开发建设好小微企业园。建设国际生产研发中心,集中打造现代中央商务区。发挥科创服务中心“智创”平台优势。完善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咨询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服务体系。
三是解决块状经济所在区域缺乏景观、文化资源, 以及人性尺度的空间设计等问题。应该因地制宜,实行“ 嵌入式开发”和“延展式开发”相结合。新建主题公园、文化街区、博物馆,通过小品、雕塑、照片、画作等艺术化展示各个国家的千姿百态的所在产业文化风情。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产业、旅游、文化、社区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要求,推进旅游景区建设进程。通过完善功能拓展新空间,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旅游等融合发展的美丽小镇。推动块状型特色小镇成为全域旅游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和重要驿站。以旅游提升块状经济型特色小镇知名度,以小镇特有的风情推动全域旅游的深度开发。
(作者系上虞区委党校党委委员、经济学高级讲师,绍兴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