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智库 科研动态决策咨询学术期刊科研制度
关于特色小镇与高端装备产业 同步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 2019-08-05 11:00:37 来源: 浙江省委党校 作者: 科研处

省委党校课题组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对于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我省装备制造业与先进省市,特别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色小镇是重要的创新平台,其对于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省委党校课题组广泛调研,完成了《浙江省高端装备产业特色小镇发展报告(2018)》,综合梳理发现,高端装备制造小镇建设考核优良率居八大万亿产业前列,在提高行业研发强度、增强行业集聚效应、引进高端新兴行业企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但其平台功能仍存在明显短板。课题组对高质量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小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特色小镇三大平台功能的短板

特色小镇的本质是城市平台、产业平台和创新平台组成的发展空间平台,共同特点是平台服务的公共性和外溢性,并以此吸引创业创新的个体和企业入驻。特色小镇相对独立于市区,但又接近城市,就能共享城市公共服务。许多特色小镇凭借其产业基础、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提供设计、制造和营销的服务,营造了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的知识生产空间。特色小镇这一公共平台,扣准了装备制造企业招引人才难、技术创新能力弱、行业共性基础装备投资大等痛点,有助于抢占产业制高点。2017年度考核优秀的杭州湾汽车智创小镇,2016、2017连续两个年度考核优秀的秀洲光伏小镇、新昌智能装备小镇、长兴新能源小镇,都立足新城或城郊区位,扎实搭建城市平台、产业平台,做实创新平台,攀登产业制高点。但就整体情况而言,我省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小镇三大平台的建设力度和支撑力度还不够

1.创新平台功能发挥不够,尚未有效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攻克技术瓶颈。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普遍存在创新乏力、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小镇入驻企业尚未对共性技术、核心部件取得明显突破。

第一,高新企业集聚不够

第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

第三,创新服务综合体创新含量不高。

第四,龙头企业在小镇中的创新引领作用不够

2.产业基础设施平台投入不足,掣肘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攻克技术难关。

一是企业自建标准厂房、智能车间、智能场站等产业基础设施占用大量长期资金。

二是缺少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制造平台。

综合来看,囿于特色小镇政府投资占比的硬性约束,公共性的产业基础设施投入偏少,而企业自主投入尖端设备又造成较高的硬资产比重,也制约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总之,产业基础设施平台投入不足也制约了创新平台功能的有效发挥。

3.城市平台作用尚未发挥,制约小镇对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要素的吸引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端要素,尤其是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当前小镇建设的突出问题就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根子是小镇的建设还没有跳出产业园区的思路。

一是多数小镇依产业基础和土地空间而选址,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尚未延伸辐射。

二是远郊小镇尚未有效嵌入城市社区功能。

三是小镇远未有效融入文化功能。

二、小镇与装备制造业同步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强化特色小镇平台功能并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是两者同步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是不能偏离特色小镇的公共平台属性。

二是不能偏离特色小镇的创新平台功能。

2.引导激励政府、企业和社会在创新平台和创新能力上加大投入。

一是调整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做实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三是培养契合当地产业创新需求的人才

四是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突破行业共性技术难关

3.以创新便利化为导向建设产业基础设施平台。

一是树立产业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理念,创设投融资绿色通道。

二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建立“公共加工中心”或“硬件共性平台”。

4.打造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社区。一是加快小镇与城区的设施对接、服务对接

二是“以人才为中心”加快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以创新功能、城市服务功能为优先条件考虑特色小镇的选址布局。

 

课题组成员:白小虎 王正新 张日波 胡赛

周梦天 黄梓桢 李娜

执      笔:白小虎 周梦天 黄梓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