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智库 科研动态决策咨询学术期刊科研制度
精准补钙 唤醒党性 ——关于遂昌县源坪村党支部整顿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 2019-04-19 09:54:52 来源: 浙江省委党校 作者: 科研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是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要工作。近期,省委党校调研组赴遂昌县源坪村,通过深入蹲点调研,详细了解该村以党员集中回炉补钙为主要方式,推进党支部整顿工作的具体情况,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供领导参阅。

一、整顿前的主要问题

源坪村地处遂昌县妙高街道,现有村民669户1487人,村党支部有正式党员44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整改前,该村是典型的支部建设后进村,其主要问题有:

1、支部软弱涣散,班子严重不团结。村支部已连续三届未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现支委职数不齐,关系不和,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薄弱,没有发挥村级领导核心作用。 

2、党员党性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不强。党员缺乏先锋模范意识,组织纪律松弛,各项党内制度形同虚设,甚至党员会议都召集不齐,个别党员还存在严重违纪现象。党员队伍整体老化。

3、干群关系紧张,工作推进不力。群众对支部和党员认可度低,村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隔阂,导致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村庄建设“脏乱差”现象严重,村集体经济薄弱。

二、整顿工作的主要做法

遂昌县对此高度重视,决定把源坪村作为全县开展村党支部整顿工作的试点村,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纪委、党校、街道党委等单位,以举办源坪村农村党员素质提升专题班形式,实施党员集中回炉、精准补钙。

1、对症下药,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县委在培训前成立专门调研组,进村入户开展支委班子座谈、个别谈心、走访调查、倾听民声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按照“精准治疗”的要求,确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培训方案。 

2、集体回炉,突出抓好党性教育。打破传统培训模式,把村支部34名65周岁以下党员全部送到附近的浙西南干部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全脱产、封闭式、军事化集中培训。 

3、严格把关,深度开展党性剖析。把开好一场触及灵魂的组织生活会作为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会前由街道工委专人负责一对一沟通谈话,防止党员态度敷衍、“闯过关”思想,形成统一思想共识。

4、评议整改,深刻唤醒党员党性。围绕党员“精神洗礼、思想升华”目标,精心设计了“合格党员评议”环节,使党员通过公开宣讲、郑重承诺、相互评议和支委会评,切实把党员党性体检推向高潮,真正促使党员思想从“要我做”向“我要做”深刻转变。

三、初步成效

接受人生第一次系统规范的党性教育培训后,全村党员普遍反映感受深刻,收获巨大,党性意识极大增强,党员干部队伍和工作面貌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大变化。

一是支部建设逐步规范。培训后,源坪村发布了一系列村规制度,对全村党员实行“一人一档”纪实管理。一年来,支部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评议中,上任不足半年的支部负责人得到了80%以上的先锋党员推荐票。2018年,该村还被妙高街道评为“先进工作单位”。

二是干群关系明显改观。群众对党员干部队伍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全村的发展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热情。召开座谈会,听取改进支部建设、促进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新建立的微信群。2018年,有效改善了村居环境。

三是重点工程迅速推进。村干部怀着重新激发的干事创业新动力,在群众的理解支持下,推进工作的力度明显提高,被妙高街道评为了2018年度“项目推进先进单位”。

四、几点启示

遂昌县对源坪实施党员集中回炉补钙的做法,坚持从党员思想源头拔根破题,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对当前整顿软弱涣散支部,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1、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是建立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前提。近期,中央深改委第七次会议强调,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因此,新时期要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关键还是要抓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个“龙头”,持续抓好软弱涣散村支部整顿工作,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治理优势。 

2、强化党性教育是提升基层组织力的有效手段。当前农村一般党员接受专门党性教育培训的机会相对有限,建议进一步加大党性教育培训力度,特别要有针对性开展富有实效的分类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

3、严肃规范的组织生活是增强党员党性的有力武器。当前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不足问题根子在于日常的党内组织生活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要认真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相关要求,切实抓好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用好用活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力武器,以规范的党内组织生活,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党性。

 

 

王  勇  省委党校研究室副主任

黄  敏  省委党校研究室主任科员

顾奕滨  遂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徐土生  遂昌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