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智库 科研动态决策咨询学术期刊科研制度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归人才经济的发展经验与政策建议
发布日期: 2019-04-19 09:50:52 来源: 浙江省委党校 作者: 科研处

 

 

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

省委党校创新研究团队

海归人才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力量。杭州未来科技城对海归人才经济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对我省加快建设人才强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与启示意义。

一、海归人才经济发展的初步成效

1、海归人才呈现年轻化、高端化、多元化的特征,已成为创新经济的活力之源。优秀海归人才的涌入有力推动了未来科技城双创“新四军”的崛起,为创新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2、海归企业知识产权优势日益显现,已成为高水平研发活动的核心主体。海归企业研发优势明显,其专利授权总量中发明专利占46%,远高于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水平(28%)。

3、海归企业成长性好、对资本市场吸引力强,已成为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力军。海归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明星项目和成功商业模式,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助力海归人才经济快速发展。海归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推进了新兴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二、海归人才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1、搭建多层次专业平台,磁吸高端海归人才。杭州未来科技城积极建设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海创园),发展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健康谷等特色产业平台,大力支持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平台,着力构建“海创园主平台+特色产业平台+大企业平台”的多层次平台,吸引各类海归高端人才。

2、打造专业化服务链条,破解海归人才发展瓶颈。针对海归人才回国创业普遍面临的“找人难、找钱难、扎根难”问题,从创业服务、金融服务和政务服务着手,努力打造全环节、专业化的服务链条。一是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二是启动全国资本市场首个“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板”,助力海归初创企业走向规模化发展。三是开启企业“数据大脑”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为海归企业提供精准的项目申报、政企互动等服务。

3、发挥海归人才主体作用,构建共治共享的产业生态。将海归人才作为战略资源,着力构建海归人才充分参与产业治理的新生态。一是建立“以才引才”的发展模式。二是打造海归人才为主体的海归创业项目评审团队。三是建设海归人才智库,支持海归人才积极参与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度创新。

4、建设国际化人才社区和绿色城市,优化海归人才发展环境。对标国际标准,以强化高质量教育、医疗供给和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为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为海归人才提供各类保障服务。坚持保护并开发好原生态湿地资源,建设具有水乡风情的国际一流城市空间,以良好生态环境助力海归人才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发展海归人才经济的对策建议

杭州未来科技城对海归人才经济建设的规律机制作出了有益探索。有必要从全省层面进行统筹谋划,推动我省海归人才经济从孵化模式走向集群化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带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1、以“三廊两区一带”建设为依托,加快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的海归人才集聚。把海外人才招引工作与我省“三廊两区一带”创新体系布局与重点产业布局统一起来,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投入。建立关键领域的顶尖人才、人才团队的数据库,打造境外人才项目孵化器等新型平台,实施精准引才,加快形成重点产业海归人才集群。

2、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改进海归人才创业扶持机制。分类设置政策扶持方式。对海归企业的引导扶持、推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板”对接科创板。适当加大采购扶持力度。支持海归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产业规划与公共政策制定。

3、针对海归人才特殊性,建立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制度体系。探索“一卡通”试验区,适当扩大“一卡通”的服务人群规模,让更多外籍人才便利高效地在浙工作生活。健全外籍人才使用机制,健全完善外籍人才担任法人、承担科技项目以及申报各类人才计划的机制,支持外国留学生创新创业。

4、紧扣海归人才发展需求,提升创业创新大环境。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构建共引共用共享共育的人才合作机制体制与合作园区。建设外籍人才便利体检、保险保障、子女教育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支持高端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加快建设高端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双语幼儿园等配套设施,推动定点医院实现与国际医疗保险结算体系的衔接。

 

 

执笔:胡  青  徐梦周  包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