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党在农村基层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仙居县以“三绿”改革(“绿色公约、绿色货币、绿色调解”)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干部、群众、游客、乡贤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深度参与乡村治理,有效破解了乡村治理中群众主动参与难、公众长效践行难、乡村矛盾化解难的痛点,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绿色治理之路。
一、仙居“三绿”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绿色公约”:破解群众主动参与难
“绿色公约”又称“绿十条”,是通过公开征集意见等方式吸收公众参与讨论,制定内容涵盖生态、生产、生活等具体化、可量化的十条公约。绿色公约经民商、民议、民定、民决后纳入《村规民约》,以“三大机制”保障公约有效执行。一是建立村民参与机制。二是建立党员带头、多主体践行机制。三是建立考评奖励机制。
(二)“绿色货币”:破解公众长效践行难
“绿色货币”(简称绿币)是一项激励村民和游客践行绿色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积分奖励制度。目前推行有两个层面:一是在村级层面设立“绿币”,主要对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废物回收、绿色资产维护等绿色行为进行积分兑换。二是在外来游客层面设立“绿币”,凡游客自觉践行参与《“绿币”兑换清单》上的如绿色消费、节能环保、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行为,给予相应“绿币”奖励。这些奖励的“绿币”可以直接用于生活消费、日常支付、公益捐赠等。为保障“绿币”常态化、规范化运转,仙居在全国率先成立县级绿色基金和村级绿色基金,以绿色基金保障绿色货币的资金运行,县级绿色基金资金由县政府组织筹措,村级绿色基金由村级自筹。截止目前,全县共136个村设立了“绿币”基金,累计发放“绿币”258万余元。
(三)“绿色调解”:破解乡村矛盾化解难
“绿色调解”是仙居县创新乡村矛盾调解方式,将“绿色+”理念融入到乡村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通过“五步五法”(五步即“积极受理找苗头、义务劳动做两工、调查取证四询问、过错罚种三棵树、协商和解握握手”;五法即“褒扬激励法、真情打动法、排忧解难法、公正评议法、乡贤领办法”)工作法,推动片警组团入格、司法调解团组入格、巡回法庭法官组团入格,构建全科网格“1+3” 服务体系,将村民解决矛盾的固有传统、习惯做法与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化解纠纷,使乡村矛盾调解过程转化为村民自我教育过程和矛盾双方参与绿色发展的过程。“绿色调解”注重乡贤、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在推进乡村多元共治中的作用,搭起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二、制度价值和实施效果
(一)破解了乡村产业振兴难,实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转变。通过“绿色公约”,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乡村特色资源保护、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既有效保护了乡村的绿色资源和绿色资产,也盘活激活了乡村的绿色资源和绿色资产。如淡竹乡通过制定绿色公约和出台《永久绿色资产管理清单和永世维护享用办法》等措施,整治了一批老村老屋,再利用一批古石古井等古文物,打造了一批承载乡愁记忆的美丽节点,催生了一批有特色、有灵魂、有记忆的特色民宿,形成了“仙居人家”民宿品牌。截止目前,仅淡竹乡已累计开办农家乐(民宿)118家,吸引外来投资超亿元的民宿有6家,年营业收入近亿元。
(二)破解了乡村社会治理难,实现了乡村自治向“三治”融合的转变。通过“绿色公约”,将村民遵守绿色生活和绿色理念的意识,以公约的形式把新风尚树立起来,以村规民约的形式把新理念固化起来,形成制度、敦化风俗,以公约涵养“德治”,让乡村人心“聚”起来。通过“绿色货币”,有效引导村民、游客等本地和外来主体共建绿色乡村,打破了空心化背景下,仙居治理主体单一的困局,以“自治”实现了乡村共建共治的新格局。通过“绿色调解”,有效发动了乡贤、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乡村矛盾调解,实施“乡贤领办法”,组建“乡贤巡调组”、“巾帼先锋组”等,搭建了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平台,解决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把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目前,仙居“乡贤巡调组”已在全县20个乡镇街道,300多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实现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为99.52%。
(三)破解了乡村环境治理难,实现了从“政府热、村民冷”向“政府推、全民动”的转变。“绿色公约”使仙居掀起了一场绿色生活的革命,从村民到党员,到外来游客,都树立了绿色生活的理念, 形成了绿色消费的习惯。“绿色货币”的推行,更使村民、游客在维护绿色生活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建立了绿色发展利益转化机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共抓大保护”的局面。不仅有效实现了农村垃圾源头减量,也打破了农村治理垃圾问题“政府热、群众冷”的被动局面。在“三绿”改革推动下,仙居县实现了乡村生态环境的绿色转型,连续三年荣获省“五水共治”大禹鼎。农村垃圾分类投放率100%,建成了省A级景区村庄72个。
三、几点建议
(一)设立“红黑榜”,让“绿色公约”形成最大公约数。一是突出群众参与,增强“绿色公约”的公信力。二是突出务实管用,增强“绿色公约”的影响力。三是突出量化考核,增强“绿色公约”的约束力。
(二)打造“互联网+”,让“绿色货币”真正点绿成金。一是省级层面倡导和推广使用“绿币”。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绿色学校”,评选“绿色达人”。三是引入电商合作机制。
(三)创新“绿色+”机制,让“绿色调解”助力乡村治理。一是进一步丰富“绿色调解”的内涵。二是进一步创新“绿色调解”的机制。三是是感教并举,重塑乡村共同体。
仙居县委党校和仙居县委改革办联合课题组
执笔:王凯元 徐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