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校心理调适实验室
为了优化公务员来源结构,培养储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年轻干部,我省自2018年起启动优秀年轻干部源头工程,从“双一流”高校中择优选调一批应届毕业生进入省市机关。为全面了解选调生心理健康状况,2019年9月,省委党校心理调适实验室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2019年度省市机关选调生初任培训班及2018年度省市机关选调生培训班学员进行了一对一人机心理健康测评,并结合个别调研访谈,分析形成以下报告。
一、被测评选调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本次参与心理健康测评的省市选调生共259名,其中,2018年度选调生182名,2019年度新录用选调生77名;男性113名,占43.63%,女性146名,占56.37%;本科学历35人,占13.52%,硕士学历209人,占80.69%,博士学历15人,占5.79%;未婚226人,占87.26%,已婚33人,占12.74%;公安、司法系统37人,占14.29%,其他政府机关219人,占85.71%。
1、心理健康总体良好,但强迫症状较为突出,需要引起关注
从整体上看,选调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总均分值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其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的是强迫症状,占总人数的18.15%,其次依次是:人际敏感、抑郁、睡眠及饮食、焦虑、精神病性、偏执、敌对、躯体化、恐惧(见下图)。同时,2018年度省市选调生相比于2019年度初任选调生,强迫症状强度有所增加,且整体分值已超出全国正常成人常模,需要引起关注。
2、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工作时间增加而有所下降
将2018年度选调生与2019年度初任选调生在相同学历之间进行纵向比较后发现,2018年度选调生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在人际敏感、抑郁、敌对、焦虑和强迫等4个因子上;在相同工作性质之间进行纵向比较后同样发现,2018年度公安、司法系统选调生比刚工作的2019年度选调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特别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4个因子上。
3、男性选调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如女性
通过对不同性别选调生的SCL-90 各因子分比较结果显示,女性选调生除了在恐惧得分上略高于男性选调生之外,其他9个因子得分,男性选调生均高于女性。特别是2018年度省市选调生,男性选调生在敌对、偏执、睡眠问题等方面更加明显。
4、博士选调生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值得警惕
三类学历人群中,硕士选调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将三类学历人群分别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比较后发现,博士选调生的强迫症状较为显著,在人际敏感、抑郁和恐惧等3个因子上高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
5、未婚选调生的焦虑、精神病性水平明显增加
将2018年度省市选调生已婚、未婚人群各因子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比较后发现,未婚选调生人群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已婚人群,同时高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其精神病性因子略高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而已婚选调生在这个因子上则明显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
6、公安、司法系统选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将2018年度省市选调生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比较后发现,公安、司法、消防系统选调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上均高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其中强迫症状更是具有显著差异。
二、省市选调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原因分析
1、对职业能力信心不足,生急于求成,害怕出错
选调生虽毕业于“双一流”高校,但要找准职业定位,适应工作要求则需要一个过程。在访谈调研中发现,超过一半的选调生比较在乎所学专业与岗位的匹配性,部分人员仍然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作为自身定位和职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因此,他们对当前自身业务能力不足、业务知识欠缺、基层经验缺乏等状况感到焦虑。
选调生出现相对较高的强迫症状,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第一,选调生均来自国内重点大学,在国内教育体制的长期竞争环境影响下,过度追求完美,求胜心切,这一点与国内青年常模,以及国内研究生心理健康状态中强迫因子发生率较高是一致的;第二,选调生的职业期待较高,害怕过闲日子,担心没有成就。第三,外地、外省来的选调生在语言、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上有所不适应,害怕犯错的心理比较严重。
2、男性选调生对职业期待高,羞于开放和向他人求助
在同样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下,男性选调生的压力感受要明显高于女性。原因主要有:第一,男性选调生对职业发展的期待更高,想尽快有所成就的欲望更强;第二,男性选调生的开放度不如女性,思维模式比较强势和固执,缺乏一定的心理弹性;第三,男性出于性格、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不太习惯主动向他人求助,相比之下女性选调生则更容易得到身边同事的照顾。
3、公安、司法系统选调生的自我心理调适技能滞后其岗位能力要求
被检测对象中,分配在公安、司法等条线工作的选调生存在较高的心理压力。原因主要有:公安、司法、消防系统面对的工作任务常常紧急而重要,对处理纠纷、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技能有较高的刚性要求,而选调生既缺乏技能训练,又害怕出错,导致压力感陡增。同时,选调生在自身经验不足的前提下,缺乏足够的业务资源支持,比如规范清晰的操作手册和训练,手把手的业务指导等,这更增加了他们对犯错的恐惧心理。
三、有效提升选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
1、针对选调生人群的特殊性,建立“活水工程”培养制度体系。选调生工作是由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的源头工程,需要根据选调生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专业能力提升等分类精准培养,建立“活水工程”培养行动计划。通过选调生导师制、项目制、专家专题辅导制等各种资源政策,加大对各地选调生的培养支持力度,健全选调生系统性、连续性、个性化的培养制度。
2、建立选调生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促其放下包袱,鼓励创新。选调生立足专业优势,善于发现问题,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创新。如果他们的创新思路得到鼓励,工作失误的地方得到包容和指导,不仅能提升他们的积极进取心,还能增加工作自豪感。第一,要将缺乏经验先行先试的失误错误和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切实为那些锐意进取、敢闯敢拼的干部鼓劲撑腰;第二,加大岗前培训力度,特别是对公安、司法等条线选调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通过情景训练、清单规范、专人辅导等手段,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增强处理纠纷、应对冲突的自信。
3、紧扣新生代选调生发展需要,打造看得见、有温度、强连接的8小时外服务圈。新生代选调生渴望个人发展空间,看重独立性和被尊重感。既要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在使用中快速成长,也要提供“家庭式”心理关爱服务。第一,跨部门、跨岗位、跨区域成立各种社团组织,搭建选调生社交平台,特别关注一些偏内向、不擅于社交的男性选调生,支持他们走出自我舒适圈,加入各种社交团体;第二,联合团委、妇联及其他社团组织,为未婚选调生做好“红娘”服务;第三,丰富选调生交流和学习成长渠道,比如开设各类沟通技能工作坊、成长型思维训练营,帮助选调生提升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第四,引导外地选调生与基层家庭结对,强化社会支持系统。这不仅有助于他们获得家的温暖和心理慰藉,还有利于深入群众,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4、建立选调生心理援助服务在线通道,协助有需要的个体提升心理适应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选调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心理预防,做好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建议设立选调生在线心理服务通道,由具有大学生心理辅导经验的高校心理咨询师共同参与,提供在线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婚恋艺术等各种特色辅导服务。建议在全省设立流动的心理能力建设讲座和工作坊,为选调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识别度,消除对心理健康的不正确偏见和羞耻感,引导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心理素养,增强压力自我管理能力。
执笔:罗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