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智库 科研动态决策咨询学术期刊科研制度
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助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台州实践及推广建议
发布日期: 2019-01-18 11:24:06 来源: 浙江省委党校 作者: 科研处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症结。以建设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台州市创建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探索建立“信用台州”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一、主要做法

1.全面及时收集关联信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筛选,并积极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自动采集更新。通过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通报制度,定期分析和督查信息采集、更新情况。

2.开发实用便捷服务系统。平台定位于金融机构实际需求,注重信息整合,重视用户体验,将分散在各部门最核心信用信息集中展示,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分地区、行业、企业的信用情况,为银行筛选优质客户、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3.确保信息网络安全保密。为强化网络安全,平台实行双网布控服务,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利用。同时,建立信息查询、数据报送、异议处理等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实现信息的规范使用,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4.配套信用保证基金支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互保联保风险大等问题,台州同时借鉴台湾经验,以“政府出资为主、银行捐资为辅”方式,首创地级市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二、工作成效

1.促进了社会信用建设良性发展。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力促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形成“信用好-易贷款-更重信用”的良性循环。

2.破解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银行借助平台可一次性掌握企业销售、税收、电费、银行授信等各类信息,节省了调查时间及借款人的资料准备成本,也降低了银行获客成本。

3.提高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银行通过该平台的相关数据信息,更直观、更便捷地观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较好解决了小微企业财务数据不完善的问题,提高了对小微企业信用判断,提升了贷款审批发放效率。

4.有效提升了企业融资担保能力。使众多无法得到有效担保但生产经营情况尚好的企业获得了信保中心的担保,从而及时得到融资。

三、思考建议

台州市在政府主导下,积极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建立了全国首家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区域内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探索实践,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台州的实践为金融服务信用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本。

一是全面加强全省金融服务和公共信用的数据共享。按照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四横三纵”的整体架构,针对金融信用信息与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整合难的问题,要加强省政府与人民银行的沟通和协调,建立省部协同机制,从企业金融失信信息入手,实现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在省级层面的突破,最大程度发挥信用信息的效用。

二是全面加强金融服务和公共信用的业务协同。按照模块化思路,全面加强金融服务领域信用应用,地方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平台,可以嵌入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标准化服务接口,通过政务外网实时调用主体信用档案、公共信用评价、红黑名单信息,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升信用风险防控能力。

三是做大做强省级小微企业信保基金。针对中小微企业客观存在的管理经验薄弱,技术、市场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难以提供合格抵质押和担保物等,应同步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渠道。建议结合我省实际,借鉴台州信保基金模式,集壮大基金规模,更好地放大融资担保能力,提升政策引导的有效性,服务更多中小微企业,实现政、银、企三赢。

 

执笔:冯仁强  谢  辉

成员:郭坚刚  蒋国俊  谢  辉  周晁利  朱松强  郭  清

      吴中平  廖思红  邱士明  冯仁强  陈越强  曹  羽  沈亚平  车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