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在数据共享、具体办事机制和窗口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统筹协调力度,优化服务流程,强化保障支撑,形成更加科学系统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初见成效
(一)以模块为中心的并联审批模式基本形成
一些地市开始对涉及多部门联审联办的审批项目进行分类,并对各类项目审批过程所涉及到的后台部门和环节进行梳理,明确了同类项目的协同审批机制,确保集中受理审批事项权责清晰、流程科学、无缝对接、集成办理,真正做到了以服务对象为核心的模块化、集成化并联办理和“一窗式”对外服务,极大优化了服务流程。
(二)审批事项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工作稳步推进
很多地方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对审批内容、材料、流程、时间、收费等要素统一规范,实现对审批流程、部门协调、信息共享和内部监管等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各地探索对审批服务事项制定专门的服务指南,统一明确了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对服务对象进行一次性告知。
(三)审批过程中多部门的协同化程度显著提高
一些地市为实现同类事项的全流程办理,理顺了集中受理窗口与关联审批服务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打破了部门条块分割和机构设置上的协同障碍,并将一些具有资格资质授予或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占据垄断地位的公共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事项等一并纳入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全程管理、协调和监督体系中,确保全流程审批与服务链条的完整性。
(四)联审联批所需的数据与信息平台逐步建成
目前我省已公布了两批《省级公共数据共享清单》,并相继出台了《浙江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政府部门之间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安全共享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全流程办理及多部门联审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要求经办人员对于所有审批和服务事项的业务办理和流转程序十分熟悉,尤其是涉及到税务、国土等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领域,一些地市的窗口办事人员和后台办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还有待加强。
(二)部门间数据信息的采集、更新、共享、安全保障等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一方面,由于我省目前出台的《省级公共数据共享清单》所涉及的范围仍然有限,因而各地市在进行事项审批时仍会面临一些障碍;另一方面,各地市部门间原有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体制设计、统计标准、风险防控等原因无法实现公开共享,数据库的更新也较为滞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部门联审联批的实效。
(三)审批服务中的业务流转、容缺受理、帮扶代办等具体工作机制仍有待优化
一是各部门之间健全的协调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而会由于业务流转和衔接不及时造成工作脱节;二是在推行容缺受理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追求一次受理(办结)率的提升而弱化了对于首要材料的认定和补充材料的催交审核,增加了政府行为的法律风险;三是一些地方在帮扶代办等工作机制的探索创新上仍有不足。
三、深入推进“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以前台窗口优化与后台机构整合为突破口实现政府内部流程再造
一是严格控制政府的组织结构,对组织进行扁平化改造,减少中间环节;二是深入推进窗口设置的分类整合,增强综合受理窗口和专业办事窗口两类窗口布局的系统性、科学性、协调性;三是加强前台与后台业务的相互协调,形成窗口业务办理情况的定期汇总与反馈机制,促进前台与后台业务的协调运作。
(二)完善容缺受理和邮寄办理等机制以规避政府行为潜在的法律风险
一是明确容缺受理的实施条件和范围,申请人应在《受理通知书》上填写容缺受理承诺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材料补齐补正,对不符合容缺受理条件和逾期未提供相关材料等情况所带来的法律后果要明确告知申请人;二是明确邮寄办理的实施条件和范围,审批部门对申请材料审核后决定申请人是否还需到场办理后续事项。
(三)完善数据信息共享的规范性、激励性制度以及考核评估体系
具体包括: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数据共享的工作规范,扩大数据共享清单的实施范围,明确数据交换的标准规范,推动各责任单位及时更新数据;二是建立政府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通过政策、经费等措施提高各基层部门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政府信息共享监督和考核机制,督促各基层部门加大信息共享的力度。
(四)以省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推进各地市服务平台的开发与数据对接
一是继续加强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跨层级、跨部门政务服务应用的接入预留条件;二是推动各地在已有平台基础上,积极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开发出相应的功能模块,实现部门自建系统与省政务服务网基础平台的无缝对接;三是重点开发并完善政务服务网电子证照库平台,提供数字证照的生成、管理、真伪鉴别、共享等服务,为跨部门间的并联审批提供技术支持。
(五)鼓励各地根据服务对象特点积极创新形式多样的帮办机制
一是在现有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置帮办服务专窗,为服务对象提供人性化、精准化的业务咨询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与业务部门沟通合作,培养和派遣一批精通全流程审批程序的专职人员到窗口受理群众企业的疑难问题;三是建立全省性的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供线上业务咨询和预约受理等服务,使一次性告知的方式更加多样、及时和准确,减少群众企业的无效等待时间和低效盲目行为。
易龙飞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博士
汪锦军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