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主体班次教学研究
深化“三课” 增强“三力”
发布日期: 2017-06-01 15:47:40 来源: 浙江省委党校 作者: 干部教育研究处

县级行政学校作为地方公务员教育培训的主渠道,是地方公务员提高素质和行政能力,增强初任公务员公仆意识的熔炉。长兴县行政学校历来重视公务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近三年对初任公务员的培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学以致用、改革创新、科学管理的原则,坚持以培养服务能力,提高人格魅力,激发思维活力为目标,科学设置培训板块和核心课程,努力创新培训方式,帮助学员快速适应,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实践与成效

(一)实践锻炼课培养服务能力

突出“一线磨砺”,实现“借岗练才”。为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年轻公务员的整体素质,2014年起县行政学校就制定了针对公务员初任培训的以“重历练、增才干、正作风、强服务”为重点,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丰富初任公务员的阅历,增强服务基层的能力为目的的“下基层实践锻炼”活动方案。一是上马路当回协警。与长兴交警大队对接,每年安排学员协助交警分别在香溢、老县委、北门菜场等人流量较大的路口开展文明劝导,纠正交通违章,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6天时间,公务员初任班学员文明劝导达60多起,帮扶老人、孕妇过斑马线达80多起。二是进工厂做回工人。与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超威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长兴三晶照明器材有限公司等小微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锻炼,取得了企业、学校和学员间三赢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三年间共有218名学员进厂门做工人,累计工作时间达1417小时。三是入农门做回农民。为让年轻公务员更好地了解“三农”,做好服务“三农”的功课。2014年开始县行政学校通过与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山伯伯四季鲜果园等农业龙头企业对接,安排学员入农门做一回农民。在对2014年和2015年145名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学员的“回头看”活动中,绝大多数学员反映分岗分类体验,切实提高他们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百姓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端正心态,做好人民的好公仆。

    (二)能力提升课提高人格魅力

突出“本地元素”,实现“借机扶才”。一是开展县情教育“指路子”。针对新进公务员大多是由学校门直接进入机关门,少数还是新长兴人,对县情民情不熟悉,在工作中存在与老百姓聊不好、聊不来、聊不了的突出问题。三年间,县行政学校立足长兴实际,充分融合“本地元素”,科学设置县情教育板块,共组织学员学习群众工作方法,市情、县情等专题课14次。2016年为让学员进一步了解长兴地方党史,与县史志办联系对接,开展了“地方党史走进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的赠书活动,并以此为契机邀请史志办专家开展地方党史专题授课。二是开展道德教育“扶梯子”。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这支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直接关系到长兴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党执政根基的牢固与否。为充分培养年轻公务员的公仆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三年间,县行政学校开展“《公务员法》讲座”等专题课累计学习15次;赴拘留所开展警示教育3次;外请优秀年轻干部6人开展经验交流3次。三是开展主题活动“搭台子”。在教育培训中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先后以“中国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以“青春不散场”为主题开展文艺汇演。通过慷慨激昂的演讲比赛和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不仅有效展示了学员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更坚定了他们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胜信念。在对2015年78名初任公务员进行调研时,有80.77%的学员反映“县情+活动”的方法为他们立足新岗位,适应新角色提供了有效帮助,也激发了他们对工作、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三)互动研讨课激发思维活力

突出“问题导向”,实现“借景优才”。新时代公务员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不缺想法缺办法,尽管他们想法很多,脑子很活络,但面对基层急难险重的问题时未必能够及时有效处理好。为打造有担当、有能力的新型公务员队伍,三年间,县行政学校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的计划上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采用了访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来激发学员的思维活力。一是嘉宾引领下的访谈式教学。在党性教育中加入研讨环节,访谈式教学主要由仰峰村村主任王忠南讲述新四军老战士季凌对他严格要求助他成长,以及季老对革命老区父老乡亲关心帮助的故事。让学员从革命老战士恪守公权不谋私,时刻不忘革命老区的精神中汲取营养,切实增强党性修养。二是教师指导下的案例式教学。在公务员培训班中,我们尝试引入案例式教学,邀请湖州市委党校教师以“湖州织里事件”为个案,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的方式,按事件发生的四个程度来讨论分析具体的解决方案,讲授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管理的应对之策。三是学员自编自导的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通过学员自己选题、自己组织、自己讨论,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角。以依法行政为例,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围绕“为什么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当前实施情况?”、“如何让依法行政效益最大化?”、“结合自己的行业谈谈如何依法行政?”四个主题展开讨论,通过思维碰撞、对话交流,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在互动研讨中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提高思想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前瞻性,这种教师引导给方法,学员讨论解难题的形式,实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有效达到“借景优才”的目的。

二、问题与挑战

    1、围绕“县情”,做好结合文章依然不够。我县的党建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如党员闪光言行、党员身份证、创先争优等,同时我县的工业转型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都有很多亮点。而这三年的公务员初任培训班,我们很少挖掘宝贵的县情资源,将众多的亮点开发成一个个现场教学点来服务于主体班次教学,以增进学员对长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了解。因此,在今后的初任班中设计中如何围绕“县情”,做好结合文章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围绕“服务”,做好创新文章依然不够。赴一线开展实践锻炼是培养年轻公务员公仆意识的有效途径。而三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在形式上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一方面目前的活动以县人社局和县行政学校组织为主,学员一般是被动参与,缺乏由学员主动发起、志愿参与、义务服务的活动。另一方面形式依然过于单一,新生代公务员如何进一步走进农门、社区门还依然需要做好创新文章。

    3、围绕“效果”,做好实践文章依然不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让年轻公务员们弯下腰、沉下心去磨砺的好途径。2014年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的下基层实践锻炼的时间为15天,2015年为7天,而2016年仅仅是4天时间,很多学员表示时间太短,刚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因此在接下来的培训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很有必要延长实践锻炼的时间。

三、启发与思考

三年的公务员初任培训班,我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落实中央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努力培养政府需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总结经验,我们得到了四点启发。

   1、组织上领导高度重视是根本前提。领导重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关系全局、关乎长远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长兴县历届领导都高度重视干部的学习问题,通过“双休日选学”、“长兴大讲堂”、“星期一夜校”等形式实现了党员教育常态化,打响了“学在长兴”的品牌。这三年的公务员初任培训班都由县委、县政府对培训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县分管领导多次就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把脉问诊,提出要求。为了确保培训班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和县行政学校多次探讨并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做了细致的谋划和充分的准备。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底有总结。

   2、内容上坚持政治引领是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姓党,而干部培训也应当坚持姓党的原则。这三年间,我们在公务员初任培训中也更加突出教育培训的政治功能,更加强化政治引领,把理想信念、公仆意识作为主干和灵魂。通过党课学习,实践锻炼,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初任公务员的爱党爱国的热情,坚定了信念,增强了思想定力。

   3、载体上坚持开放创新是有效途径。三年的办班,我们坚持有特色、接地气、能推广的办班思路,改变过去形式上单一,内容上枯燥的缺点。根据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学员年轻有活力的特点,科学设置了党性必修课、能力提升课、实践锻炼课和互动创新课,开展了多层次、本土化、立体式的教育培训,搭建起了新生代公务员成长的“快车道”。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是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公仆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实现了把现场变为课堂,把资源变为教材,把感悟升华为党性。

4、学风上坚持从严管理是重要保障。学风上的从严管理直接关系到学员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三年间我们严格执行中组部关于加强学风建设和学员管理的相关要求,明确提出五个不准、五个一律的相关要求。通过学风上的从严,不仅有效解决学员出勤的问题,更进一步推动他们在严格约束下,不断增强“愿学”的思想觉悟,“想学”的内生动力,“善学”的专业本领。

尽管三年来我们在公务员初任培训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依然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个班,并为其他班提供借鉴意义,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思考:

    1、注重现场教学,打造大党课。鉴于我们在办班过程中更加侧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了现场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的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中,一要打造“党建+转型升级”的大党课:在课堂教学后,组织学员去参观天能集团、超威集团等有代表性的转型升级成功的企业,以现场教学的方式加深对长兴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理解。二是打造“党建+美丽乡村”的大党课:目前我县已经涌现出一批做法典型、成效显著的美丽乡村,精品村有泗安镇的上泗安村,特色村有太湖图影的小沉渎村和泗安镇的长中村,今后,我们要更注重美丽乡村的现场教学。通过参观转型升级成功的企业、特色的美丽乡村,结合我县党建方面的典型做法,做好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结合文章,打造大党课。

2、注重形式创新,强化培训效果。一是以“学员互换”为途径,拓宽学员的视野。以往公务员初任培训班无论是校内学习还是实践锻炼均安排在县内,为了进一步拓宽学员的视野,更深入地了解市情、省情,为今后开展工作作好铺垫,我们今后将会积极主动与上级党校以及周边的兄弟党校合作,采取“学员互换”的方式,加强彼此的了解。二是采用“2+1”导师制,帮助学员快速成长。每年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和县委党校三家单位牵头,选取有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导师,与新进公务员结成对子,手把手教授工作方法,传授工作经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疑难困惑,以此来提高年轻公务员的工作能力;选取优秀的村支部书记、主任作为导师,把新进公务员带在身边,一起开展工作,参与重要活动,以此增进新进公务员对基层情况的了解,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       

(作者:詹勇杰、邓学勇  单位:长兴县委党校行政学校  来源:干部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