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智库 科研动态决策咨询学术期刊科研制度
用好六种战法坚决打赢劣Ⅴ类水剿灭战
发布日期: 2017-05-17 19:46:23 来源: 浙江省委党校 作者: 科研处

当前,全省上下已战鼓擂擂打响劣Ⅴ类水剿灭战,力争到今年年底,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在这场没有退路、志在必胜的劣Ⅴ类水剿灭战中,我们既要有铁的意志和决心,更要灵活用好各种战术战法,依靠智慧和毅力打好劣Ⅴ类水剿灭战。

一、加猛火力打好“窒息战”

一是要出重兵、用猛火。把打赢污水剿灭战作为今年治水的头等大事,集中全省各方面力量,形成千军万马抓治水之势。二是要抢时间、抢进度。对基础较好的地方要进一步拉高标杆,率先治出靓丽样本,任务较重的区域也要“笨鸟先飞”、奋勇争先,不能拖后腿。所有项目都要倒排时间,务必早部署、早落实、早见成效。三是要施强压、严要求。全面运用经济、政策、法纪、行政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形成高压态势。要实施劣Ⅴ类水剿灭战专项工作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失职的要严格进行问责,形成考核、奖惩倒逼机制。

二、精准擒王打好“斩首战”

从这些年实践实战情况看,各类河道断面不消劣,剿灭劣Ⅴ类水体无从谈起。关键要抓住三个重头:一是要牢牢扼住断面消劣这一头。要瞄准消劣任务较重的上塘河、温瑞塘河、金清等重点水系,精准分析影响消劣的各种因素,综合运用各种治水方式,实行销号报结,确保彻底完成劣V类水断面消劣任务。二是要继续抓好源头治理这一头。要深入推进酸洗、砂洗、氮肥、有色金属、废塑料、农副产品等企业、加工点、作坊的专项整治,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要坚决予以“关、停、并、转”,真正用治水倒逼转型升级。三是要抓住打击偷排乱排这一头。用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来严格执法、严格检查、严格问责。尤其是对各类污染主体,特别是其负责人,要加大环保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打好攻心战,形成震慑力,让污染企业“闻风丧胆”,不敢轻举妄动。

三、步步为营打好“攻坚战”

第一,要集中力量狠抓截污纳管工程。力争到2017年底,全省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城镇污水厂全部执行一级A标准并稳定达标排放。第二,要科学精准抓好河道清淤工程。大力开展驳岸生态化改造、沿岸绿化及景观建设,加快河岸湿地、氮磷拦截吸收、曝气充氧、生态浮床等工程建设,实现生态清淤、淤泥脱水、垃圾分离、余水循环处理的一体化、流程化,提高清淤科学化水平,着力消除水体污染的病灶。第三,要扎实有效抓好面源治理工程。大力实施工业转型,深化“腾笼换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严格执行禁限养区制度,不断完善线下网格化巡查与线上智能化防控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工程建设,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为重点,全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四、立体进攻打好“合成战”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的思维、从全局、整体的高度,系统科学地谋划好劣V类水剿灭战问题。一是要系统推进水系建设生态化。要从水的来龙去脉和综合利用出发,从源头保护、中水回用、生态补水等各方面开展综合性治理,坚决摒弃单纯“就治河而治水”的片面思维和短期行为,特别是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科学谋划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深化“五水共治”,避免河道治理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局面。二是要系统推进河道治理长效化。要按照“设计—治理—养护”一体化模式,打好“护、治、引、补”合围战,推进河道保洁、生态治理和长效养护,特别是要按照引得进、流得动、排得出的要求,打通断头河,逐步恢复坑塘、河湖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增强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系统。三是要系统推进环境提升一体化。要按照以“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理念,充分考虑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科学引配水,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维持一定的水面率以及河流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努力建设“水上新浙江”。

五、乘胜追击打好“追寇战”

全面剿灭劣Ⅴ类水,关键是要在掌握信息、快速反应、精准出击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排查。要抓紧对辖区内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沟渠在内的所有水体进行地毯式排查,绝不轻易放过一条不达标的河道。二是实时测控。为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推广治水信息技术应用,当前要充分发挥河长制移动端(APP)或微信公众平台作用,对排污口实施“身份证”信息管理,通过“店小二式治水”等信息化方式,强化日常监督。三是灵活反应。要专门制定治污“追寇”大会战有针对性的信息反应工作预案。完善线下网格化巡查与线上智能化防控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做到随查随纠,立查立改。

六、发动群众打好“全民”战

一要干部带头率领群众“参战”。要进一步完善五级河长体系,严格落实“河长制”,明确河长的“责、权、利”,强化“管、治、保”职责,推动河长切实履行好巡河、治河、护河职责。要经常性组织各级机关干部开展治水活动,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群众自愿当“民间河长”,组织各种群众性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治水。二要加强宣传引导群众“协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转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公众责任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从自我做起,从门前的垃圾管起,从家乡的河道护起,实现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管、共享。三要畅通渠道发动群众“督战”。强化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发挥《今日聚焦》等品牌栏目作用,方便群众参与,跟着群众眼光所向走,照着群众治水需要做,做到群众发现哪里有污水就奔向哪里,打一场人人喊打真打、污水无处可逃的“人民战争”。

 

执笔:陈晓熊  省委党校研究室主任

王  勇  省委党校研究室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