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主体班次教学研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课程体系的科学设计
发布日期: 2017-02-23 11:13:58 来源: 浙江省委党校 作者: 干部教育研究处

 

在当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全党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学员学习“讲话”的效果如何,与党校在这方面的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否科学有很大关系。在此,我就如何科学设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课程体系谈点看法,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科学定位教学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期党中央的治国理政纲领。习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根据时代的新特征、新问题,系统和科学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战略方向性问题,提出了在新时期全体党员怎么做人、怎么做官、怎么做事的原则、要求和途径。因此,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课程体系设计,应围绕以下几个层次的目的去进行:

首先,要使学员对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纲领、新时期全体党员的行动指南的“讲话”有一个系统、全面和准确的认知。在全面认知的基础上,把握“讲话”的要义和精髓,认识学习“讲话”的重要原因和重大意义。一句话,让学员明白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讲了什么、自己要从中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

其次,通过学习,要使学员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与此同时,掌握“讲话”中体现出来观察、分析和破解难题的科学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从而提升学员落实中央与上级战略部署、破解难题的能力。

第三,“讲话”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政治家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出作为共产党人真挚为民的伟大情怀,表现出清新、鲜活、平实的文风。通过学习“讲话”,让学员学习或模仿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政治家的优秀品质。

二、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要科学设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课程体系,我认为以下几个原则是值得注意的。

1.“点面结合”原则。“面”是指总论课或导论课,在每个主体班次都开设。总论课可以由两个专题课构成,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导论”,这是必修课,目的是让学员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一个系统、全面和准确的把握,避免他们对“讲话”在认知上产生偏颇。“讲话”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不开设一个总论课,相当多的学员对“讲话”的把握与理解可能会停留在碎片化的层次上。另一专题是方法论的专题课。习总书记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观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在“系列讲话”中处处体现出科学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这些方法是破解当下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利器,具有普遍性价值,对每个主体班学员应对本职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培训时间充足的话,可以把此课作为必修课。

“点”是指根据不同的主体班次与不同的培训重点,有针对性地选讲习总书记某一类讲话。以中共中央宣传部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为蓝本,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十多个方面的专题课:“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总书记论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论生态文明建设”、“习总书记的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思想”、“习总书记的外交战略思想”、“习总书记论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上述课程作为备选课,依据具体的培训班与培训主题来选定。比如,针对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班,开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专题课,重点引导学员学习习总书记有关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的讲话。针对公务员班,侧重于强化学员的公仆意识、培训学员“正确地做事”的能力,提升贯彻落实中央与地方的战略部署的能力,为此,可以开设“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这个专题,重点引导学员学习总书记关于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供给侧改革方面的讲话。针对层次较高的厅级班、中青班学员来说,提升他们“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是党校培训的一个重要目的,在这些主体班次,安排理论性更强、战略性更宏观的专题课,比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这些专题课。针对政法干部,开设“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专题课,针对民政干部,开设“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专题,针对理论宣传干部,开设“总书记论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课,重点引导学员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自信方面的讲话。“点”课程目的是聚焦和深入学习,要求与引导学员根据本职工作实际学深学透。

根据点面结合原则,我校今年秋季学期在在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就开设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导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辩证法”三门课程。

2.动态调整原则

习总书记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面临的新任务,不断地发表新的讲话。所以,在设置专题课时,要动态补充、及时反映他的最新讲话内容。比如,今年秋季学期,我校在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进修班除了开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导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专题课外,还根据习总书记的最新重要讲话,增设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专题课程。

3.联系实际原则

要把“讲话”学全学透学活,还得引导学员联系实际去学。这是的“实际”包括世情、国情和省情,也包括学员们本职工作的实践与经验。学员们来自各地和各个部门,有着丰富的治理经验和理论思考。所以,有必要安排一至两次非讲授式的全班交流课或现场教学课。在全班交流与讨论课上,让学员联系实际,谈谈各自学习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或实践经验,谈谈各自是如何运用总书记提出的观点与方法去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在学员发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员回答,最后,教师进行归结总结与理论提升。通过这样,学员可以相互启迪,做到务虚与务实相结合,从而提高对学员学习“讲话”的效果。我本人主持讨论与交流过程中,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学员讨论,比如:“作为广西的县处级领导干部,你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如何增强大局意识?”“广西的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如何破解?”“习总书记给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明确定位是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我们应如何服务于中央的战略定位?”对于这些问题,学员们都能积极回答与讨论,从各种角度提出许多鲜活的、很有见地的观点,加深了对“讲话”精神的理解。

除了讨论交流课外,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根据专题教学的内容安排一次现场教学课,让学员们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基层的实践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讲话”的认识,提升他们运用讲话精神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在针对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可以选取一两个生态文明建设搞得较好的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引导学员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做到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

三、科学组织专题课的教学内容

各个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按照“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如何学”的逻辑结构去安排。

在讲授“为什么要学”时,我觉得应首先着重讲清习总书记面对着什么样的时代、要破解哪些时代难题。从国际背景来讲,当今还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互相博弈的时代,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承受着尚占优势的资本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阻遏,各国的生存与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何去何从?中国是走西化的邪路、走僵化保守的回头路、还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国内背景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又面临着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难题,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转型升级难度大、主流意识形态弱化、政治合法性弱化等等难题。这些难题如何破解?其次,还应讲清学习“讲话”目的是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维护全党团结,提升全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治国理政的能力,增强四个意识以维护中央权威,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全体党员真挚为民的宗旨意识,弘扬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

在讲授“学什么”时,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进行适当的分类归纳,以利于学员对讲话有一个条理化的掌握。我们可以根据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将“讲话”大体归纳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着重要求学员学习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观点、关于党的建设的观点、关于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观点、关于人民至上、真挚为民的观点、关于科学思想的方法与工作方法的观点,等等。

在讲授“怎么学”时,应明确要求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同时,要引导学员联系实际去学,在干中学、学中干,引导学员把学习“讲话”与学习党章、党规、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各级地方党委与政府的中央工作结合起来。

(作者:李肇忠  单位: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  来源:干部教育研究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