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多次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新近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又强调,“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这为新时期办好党校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浙江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建设全国省级示范党校(行政学院)行动计划》,提出了适应新常态,把更加突出党性教育作为打造红色学府的重要内容,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员党性教育的意见(试行)》和《红色学府党性教育品牌提升工作方案》,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着力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增强学员党性修养。
一、以“主业主课”为标尺,进一步明确党性教育品牌定位
党校行政学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行政学院是执政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当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党校教学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原则,集中精力谋主业抓主业,围绕更加突出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把强化党性教育,健全有浙江特色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作为打造红色学府、建设示范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内容,力求经过几年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浙江特色的红色学府党性教育品牌。
党性教育历来是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主课”。以理论武装为根基,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深化党性教育品牌战略实施,是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重要之计,这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筑牢思想阵地,具有根本性意义。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体系建设,是努力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核心环节,这对于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关键性作用。进一步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打造红色学府、建设示范党校行政学院的基础保证,这对于凸显党校行政学院办学特色、提升党校行政学院教学水平、履行好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职责,继续走在全国省级党校行政学院前列,具有决定性影响。
今年以来,浙江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围绕坚持党校姓党、主业主课原则,按照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要求,加强顶层系统谋划,完善教学整体布局,进一步加大了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课程比重,保证“主课”课时达到总课时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另一方面,优化教学整体环节,突出党性教育全程化设计理念,精心设计党性专门单元教育,加强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增加份量,安排足够时间,确保党性教育课时达到总课时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同时突出理论武装单元的党性教育指向,强化能力提升单元和视野拓展单元的执政意识,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将党性教育贯穿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红色学府”为标尺,进一步完善党性教育品牌体系
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和“继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的要求,围绕打造红色学府、建设示范党校行政学院的目标任务,在巩固长期以来我校党性教育品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两三年努力,着力形成一体化、系统化、多样化、全程化的红色学府党性教育体系。重点是做到“四个拓展”:
1.拓展党性教育布局,使党性教育由碎片化向一体化、系统化转变。在整体设计上,要加强系统谋划,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员党性教育的意见(试行)》,把目标任务、总体布局、方式途径、基础保障、管理措施等方面的规定具体化,明确责任分工,抓好督促检查,举全校之力推进工作落实。在教学布局上,按照深化“两个更加”的要求以及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一体化设计的理念,优化各类班次教学内容布局,形成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一体设计、互相渗透的内容体系。要把理论武装作为党性教育的基础工程,筑牢党性教育的思想基石,通过强化理论武装,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源。同时加大党性教育课程比重,将党性教育渗透到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在实施方案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班次学员的特点,聚焦问题,因材施教,精准发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深入分析和研究各类班次学员的成长特点,分别制定进修一班、进修二班、中青班、处长班等常规班次党性教育具体实施方案。
2. 拓展党性教育方式方法,使党性教育方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自主化转变。围绕增强教学互动性和学习自主性,着眼于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创新和完善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一是通过规范入学测试和中期理论测试,强化理论武装氛围,激发学员学习的自主性,促进真学真懂真信;二是完善“从政体会交流”、“党性分析交流”、学员论坛、微课堂等交流形式,强化党性教育主题式研讨,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探索党性教育的案例式教学,加强体验式教学和开放式小组讨论,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党性教育入脑入心的效果;四是推进红色学府网建设,构建个性化、自主式党性教育网络服务平台,探索互联网时代党性教育“线上线下”互动展开的新形式,扩大党性教育覆盖面。
3.拓展党性教育过程,使党性教育由局部化向全程化、规范化发展。着眼于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教学秩序,健全党性教育全过程从严管理的规范。一是进一步优化入学教育,专门设置党性教育入学导引环节,使全员从一入校就全身心地融入红色学府,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二是精心设计党性专门单元教育,使党性教育充满吸引力、感染力。三是做精做实党性分析,把严肃、规范的党性分析作为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完成环节。四是完善双百分考核,对学员的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将党性教育贯穿学员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五是探索毕业后的党性教育环节,及时化解党性修养的困惑,形成“跟踪教育”机制。
4. 拓展党性教育基地,使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从零碎化向整体化、协同化推进。在用足用好党校行政学院课堂讲授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整体设计和协同推进。一是依托延安、井冈山、西柏坡、沂蒙山、红旗渠等全国重点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专题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南湖分校和四明山分校的党性教育功能,强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突出党性教育的浙江特色。三是完善在欠发达地区“访贫问苦”、“进村入户”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增强体验式教学的感染力。四是统筹利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师资库”、“专题库”、“现场教学基地库”,实现全省系统党性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共建共享。
三、以争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为标尺,进一步丰富党性教育品牌内涵
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围绕争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目标,拓展和提升党性教育品牌内涵,使学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使党校行政学院真正成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做到“四个体现”:
1.充分体现20字“好干部”标准。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强化新时期“好干部”教育。加强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形势教育,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担当意识教育,为培养20字好干部提供坚强的党性保证。
2.充分体现“三严三实”要求。把“三严三实”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遵循,把“三严三实”作为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加强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权力观教育,使三严三实成为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3.充分体现“忠诚干净担当”准则。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作为党性修养的基本准则,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党性问题,切实加强党性锻炼,让“忠诚干净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根基和信条,融入到党性修养全过程,贯穿于工作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充分体现培养造就一支“狮子型”干部队伍的需要。要从浙江干部队伍实际出发,根据省委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的实践为要求,从打造好班子好班长好梯队建设的需要出发,进一步突出浙江办学特色,凸显红色教育主题,中心工作中心任务教育,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课程设计,增强党性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为培养一支“过得硬、打胜仗”的狮子型干部作出应有贡献。
四、以“科学管理”为标尺,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品牌保障
围绕建设省级示范党校行政学院、打造红色学府的目标定位,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员党性教育的意见(试行)》为统领,以科学管理为抓手,不断完善各项基础工程和保障措施,为打造党性教育品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强化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和精品课建设。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结合“三严三实”要求,加强课程研发,形成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党章党规教育、反腐倡廉教育、从政道德教育等内容的红色学府党性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规范和完善精品课评比、新课竞赛、专题招标、委托研发等形式,开发完成相对完整的党性教育专题系列,推出一批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课程,打造若干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党性教育精品课程。
2.强化党性教育“双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专业领域教师的引进力度,同时结合中特理论名师培养工程,全面加强党性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批理论素养厚、党性觉悟高、政治纪律强、教学效果好的专职教师。坚持从严治教,严明课堂教学纪律,出台并落实《关于进一步严明教学纪律的若干规定》,强化教师全员的政治忠诚意识、政治角色意识、理论修养意识、党性修养意识和政治纪律意识,为实现党性教育全程化提供重要保证。在各行各业精心遴选具有楷模示范意义的先进人物,担任党性教育兼职教师,以身边平凡人物的感人事迹引导学员见贤思齐,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加强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精做实师资班的培训,力争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形成一支能够胜任党性教育要求的骨干力量。二是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坚持组织员队伍建设高标准要求,及时选调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到组织员队伍。制定组织员管理规程,加大对组织员的培训力度,使组织员真正成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党章党规的表率,增强组织员为人师表的感染力。
3.强化党性教育专题督导和规律研究。一方面,结合教学督导制度的实施,经常性地开展党性教育专项督导,对党性教育的整体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以及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解剖,提出改革意见和建议,以促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根据培养一支“过得硬、打胜仗”的狮子型干部队伍的要求,以“忠诚干净担当”为基本准则,结合浙江干部队伍实际,深化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性教育规律研究。加强学习交流平台建设,定期召开全省系统党性教育专题教改会议,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提升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性教育整体水平。
4.强化党性教育教材研发和学科支撑。根据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求,以自主研发为主,加强党性教育专题教材建设,逐步推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系列党性教育品牌教材。在进一步完善《读本》系列教材建设的同时,策划和研发体现时代要求的党性教育核心教材。做精做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突出各学科与党性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学科优势夯实党性教育的理论基础。积极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完善“实践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运行机制,加大党性教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动党性教育科研成果及时进课堂,以科研课题深化党性教育专题教学。
5.强化党性教育氛围营造。加强校史馆、党性教育主题教室、红色主题走廊建设,把党性教育氛围的营造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党性教育的实境化。积极组织和开展有益于陶冶情操,有益于培养健康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交友方式的兴趣小组活动,促进读书明智、修身养德生活化。
五、以“效果导向”为标尺,进一步突出党性教育品牌特色
打造红色学府的党性教育品牌,必须体现时代精神,遵循客观规律,凸显浙江特色,注重系统建设,符合干部实际。尤其要强化效果导向,突出“四个性”:
1.突出系统性。要着力解决党性教育碎片化的问题,从培训理念、教学布局、构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模块、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学方式、强化基础保障等多个方面,加强系统谋划,增强党性教育的系统化,使学员在党校行政学院期间普遍接受一次全方位、系统性的、高质量的党性教育,使党校行政学院党性教育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为保证党性教育系统性,必须增强党性教育各个主体的协同性,教学管理、学员管理、教研部、后勤服务等相关部门,甚至省市县三级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之间,要协同做好党性教育相关工作,实现紧密合作。要注重党性教育各环节的相互衔接,使党性教育在各单元各阶段的实施相互连贯,实现有机衔接。
2.突出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班次对象,深入分析研究各类学员的成长特点,根据各种学员对象的党性教育需求,加强干部教育规律研究,强化党性教育专题生成机制,科学谋划相应的党性教育专题,设计分层分类、各有侧重的党性教育模块,实现增强党性、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的目的,做到因材施教、精准发力。
3.突出实践性。要把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紧紧结合起来,既要十分注重理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党性教育集体备课和教研部、学校两个层面集体把关,防止空洞的说教,使学员廓清思想迷雾,打牢思想根基;又要十分注重党性教育实践体验,设计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把党性分析、民主生活会和各种实践体验活动结合起来,促进知行合一。
4.突出自主性。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为党性修养主体的作用,在开展党性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营造积极主动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员自觉进行学习和思考,激发学员学习的内生动力。理论辅导和实践锻炼都要突出互动学习、自主学习、行动学习,坚持学员自学、论坛研讨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让学员在思想碰撞、心灵感悟、亲身体验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作者:胡弋弋,单位:浙江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来源:干部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