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智库 科研动态决策咨询学术期刊科研制度
以海洋港口一体化引领我省海洋经济新发展
发布日期: 2016-12-25 12:02:46 来源: 浙江省委党校 作者: 科研处

 

2015年8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决策。一年来,全省港口一体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有力推动了海洋经济发展。但调研组也发现,当前我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面临海洋经济领域的大企业、大项目还不多,舟山自贸港区和宁波梅山新区的建设方案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舟山两市协同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强等很多困难。为此,调研组经过认真讨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深入推进海洋港口一体化、协同化发展。

在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进全省港口资源的深度整合融合,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发挥沿海港口整合的总体优势。建议将省海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集团整体合并,宁波舟山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之间进行资产、业务、人员分离,确保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的活力,增强省海港集团的统筹管控能力。深化沿海港口营运整合,要发挥宁波舟山港集团的人才管理优势帮带省海港集团整合后的各个港口,优化沿海港口的功能布局,调整港口业务结构,避免内部低水平竞争,以我省港口整体合力参与国内外港航市场的合作与竞争。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建议加快我省智慧港口建设,打造全省统一的海洋港口信息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加强与国内外港口的信息化合作,提高港口运行效率、降低港口物流成本,积极打造运营管控有效、海港物流便捷、口岸服务顺畅、数据共享互通、创新应用丰富的国际一流“智慧港”。同时深度挖掘港口信息化增值空间,打造以港口信息化平台为载体的集团公司。

二是加快推进舟山自贸港区和宁波梅山新区规划建设。

目前,舟山自贸港区和宁波梅山新区尚处在方案申报阶段,下一步的政策争取和方案深化等工作还非常繁重。建议省政府支持舟山、宁波两市与国家有关权威智库和著名专家对接,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手笔帮助谋划完善规划方案,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邀请国家部委领导来我省实地调研指导,争取早日获批舟山自贸港区方案和宁波梅山新区规划的同时,能够争取更多的开放支持政策,不断提高我省对外开放层次,形成我国沿海东部重要的开放门户和服务国家战略的桥头堡。

三是加强与国内外港航企业合作。

目前,传统港口市场增长空间有限,需要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引进发展新动能,不断做大做强。对内,要加快宁波舟山港与我省内河港口的对接合作,重点加强与杭嘉湖绍地区的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合作,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内河港区的项目建设和整合收购,尽快形成海河联运网络,促进货物“合理转向”和“弃陆走水”,降低物流成本。对外,突出服务长江经济带,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与江西、湖北、湖南、重庆等长江沿线重要港口的战略合作,以增量货源为主,不断加大揽货力度,促进长江内支线发展,努力拓展宁波舟山港的货源腹地。同时,加强向国外拓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基础,密切与马士基、招商局集团等国内外大型港航企业的合作,加强与海上丝路沿线港口城市、国际航运企业、港口运营商等联系沟通,推动国际港航联盟建设,带动浙江港航进一步走向世界。

四是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创新建设。

依托宁波舟山港大宗散货储运规模优势,以省海港集团为主导,以大宗商品场外交易为重点,统筹舟山、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机构业务发展,创新建设浙江海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铁矿石等矿产品为先期交易品种,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原油、液化天然气、煤炭、粮油、有色金属等交易品种,开展大宗商品仓单融资、场外交易和风险管理等现货业务,加快形成品类丰富、特色鲜明、分工有序、影响广泛的浙江沿海大宗商品交易体系。

五是统筹推进宁波舟山两市协同化发展。

宁波、舟山历史上曾同属一个行政区域,在空间上同在一个滨海型都市功能圈,在自然环境上同处一个海洋生态系统,宁波具有经济、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基础优势,舟山有岸线、海岛资源和多个国家级平台的发展空间,两市的资源、产业、人才等互补性较强。建议省里进一步协调两市范围的长远发展,依托宁波舟山港的基础条件,统筹推进两市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产业项目布局、民生服务内容对接、城市综合功能互通等方面的一体化、协同化进程,为两市区域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让两市百姓有更多的成就感。

六是加强港口危化品监管力量,确保生产安全有序。

目前,我省港口危化品种类繁多,涉及9大类3000多种,各类危化品储罐达3500多个,罐容达2600多万方。天津港事故后,国家已明确由交通港航部门负责对港区内危险化学品监管。随着下一步以油品为核心的自贸港区建设的推进,危化品总量将继续增加,安全压力日益增大,而安全监管力量与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反差巨大。建议进一步加强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的专业力量,适当增加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缓解港口安全监管矛盾,确保港口生产安全运营。

 

  此文为浙江省委党校智库研究成果,供领导参考

  执  笔: 省委党校第三期进修一班B班 胡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