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处大众富裕阶层最密集、老龄化程度最高的长三角地区,再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雄厚的社会资本,使浙江发展养生养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浙江打造高端养生养老产业基地,应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以培育特色小镇为契机,走“专业化、集聚化、规模化、市场化、智慧化”的现代养生养老产业之路。
一、发展高端养生养老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长三角地区已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截至2015年底,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杭州为20.86%、绍兴为22.6%、南通27.27%、苏州24.8%、嘉兴24.34%、宁波22.4%、南京20.08%,上海已达30.2%,而且每年大约以1%左右的速度增长。随着高龄化、空巢化、少子化及由此形成的“421”家庭大量出现,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基地养老已成为未来养老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大众富裕阶层的养老消费正在向着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大众富裕阶层,即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约63万元人民币)至100万美元(约6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中产阶级群体人数为1528万人。富裕阶层的老龄化将是养生养老产业最大红利。从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大众富裕阶层占比约30%;从年龄来看,目前40-49岁年龄段占比最大,5-10年后,老年人群在大众富裕阶层人群中的占比将超过40%。与此同时,国内高端养生养老服务严重供不应求。
二、打造高端养生养老产业基地若干建议
一是注重养生养老产业基地模式的选择。
从经济效益和产业带动的视角,建议浙江打造高端养生养老产业基地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发展高端养生养老总部经济,推行异地循环养生养老。重在提供“一卡在手,处处是家”的服务。异地循环养生养老就是服务商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多家连锁养生养老机构,不管会员在哪里购买办理养生养老消费卡,都可持卡在该连锁机构内养生居住,获得同样优质的服务,其服务的主要群体是有异地旅行、名地养生愿望的客户,重点是大众富裕阶层。例如,异地度假式养生养老、候鸟式养生养老,时间可长可短。重在提供“一卡在手,处处是家”的服务。浙江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打造异地循环养生养老基地总部,并复制到长三角甚至全国,发展高端养生养老“总部经济”。
第二种模式,建设养生养老服务综合体,搭建一体化的大平台。养生养老综合体涵盖项目包括中医保健、食疗康复、运动健身、兴趣爱好、宗教场所、心理咨询、愿望服务、旅游指导、购物消费、金融理财、法律援助等等。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它全面整合养生养老产业的资源,将精品房产、健康保险、康复医疗、文化娱乐、名牌服饰、绿色食品、家政服务等相关产业吸引并融合起来,实现产业链相连。在综合体的运营方面,一般由多家专业机构联合打造各种服务中心,比如建立康复护理中心、医疗培训中心、运营服务中心、数据信息中心、饮食服务中心等等。
二是注重与特色小镇培育相结合。
宜在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地价房价适中、文化底蕴深厚、距离中心城市1小时内车程的地域,建立高端养生养老产业基地。最好能把培育特色小镇与打造养生养老产业基地有机结合,把发展历史经典产业与养生养老产业结合起来。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建立首批高端养生养老示范基地,取得经验以后,复制推广其他地方。
三是注重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高端养生养老产业基地涉及到土地、房产、旅游、税收、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相关部门要列出专题研究课题,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例如,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并研究制定本地诸如项目审批、土地、财税、金融、投资、招商、房产等相关产业配套政策,尤其要制定完善养生养老产业基地扶持政策。重点是在用地和资金方面保障。
用地方面。对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基地项目,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制定符合基地实际用地标准的投资强度。在配套设施建设保障上,将配套基地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年度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重点解决。
资金方面。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多元投入体系。建议:一是设立养生养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例如,江苏省该项基金,首期规模为财政资金20亿元,引导社会资金100亿元。 二是将部分盈余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于高端养生养老产业基地建设及养老保健业、老年旅游业,使养老产业真正属于老年人,在政府实施相关优惠政策下,以实现相应的经济回报。三是采用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和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推进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四是引进国内外著名高端养生养老企业投资,如保利地产、万科地产、上海海洋、北京光合、泰康保险等知名高端养生养老企业投资或经营我省高端养生养老产业。走“专业化、集聚化、市场化、智慧化”的现代养生养老产业之路,
四是注重养生养老产业人才培养。
要鼓励和引导浙江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办养生养老服务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以高收入吸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高端养生养老产业基地工作。
政府与养生养老企业联合出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定期培训专业营销人员、专业护理员、营养师、高级厨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社区志愿者等专业服务人员。
培育志愿者队伍和互助组织。动员、组织、引导省内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为高端养生养老产业基地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特别是精神慰藉服务。
执笔:绍兴市委党校罗新阳 副教授